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一)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及课外作业设计的要求 | 第9-10页 |
(二)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学习的需求 | 第10页 |
(三) 分层布置作业的需求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一) 国外在线作业系统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在线作业系统的发展状况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在线作业及其特点 | 第15-19页 |
一、在线作业 | 第15页 |
二、在线作业的特点 | 第15-19页 |
(一) 借助网络和多媒体呈现题目 | 第15-17页 |
(二) 智能批改作业,即时反馈 | 第17页 |
(三) 学生、教师、家长在线互动 | 第17页 |
(四) 为分层作业提供实施条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小学英语高年级在线作业的可行性 | 第19-21页 |
一、硬件技术的可行性 | 第19页 |
二、软件技术的可行性 | 第19-20页 |
(一) 罗湖区重视师资队伍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 第19页 |
(二) 罗湖区重视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 | 第19-20页 |
(三) 我校以信息化学习型学校为教育特色 | 第20页 |
三、在线平台在家庭中使用的可行性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英语在线作业的应用过程 | 第21-30页 |
一、开展学生体验英语在线作业的活动 | 第21-22页 |
(一) 体验目的 | 第21页 |
(二) 体验方式 | 第21-22页 |
二、在线作业与课文教学相结合的应用 | 第22-26页 |
(一)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要求 | 第22页 |
(二) 在线作业平台的应用案例 | 第22-26页 |
三、在线作业平台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群体中的应用 | 第26-30页 |
(一) 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进行拓展阅读 | 第26-27页 |
(二) 听写困难的学生运用在线听写训练听写 | 第27页 |
(三) 转学来深的学生运用平台辅助语音、语法的学习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在线作业的运用效果 | 第30-40页 |
一、从学生角度来评估使用效果 | 第30-38页 |
(一) 学生的听写得到改善 | 第30-31页 |
(二) 学生阅读兴趣得到提升 | 第31-33页 |
(三) 学生口语能力得到提升 | 第33-35页 |
(四) 访谈了解在线作业在哪些方面能促进英语学习 | 第35-38页 |
二、从教师角度来评估使用效果 | 第38-40页 |
(一) 作业批改更及时,信息反馈周期短 | 第38页 |
(二) 检查朗读、听写的可操作性得到提高 | 第38-39页 |
(三) 分层布置作业的可操作性得到提高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困惑与建议 | 第40-45页 |
一、使用习网在线作业平台所遇的困惑 | 第40-41页 |
(一) 家庭网络设备的不稳定性影响在线作业的使用 | 第40页 |
(二) 学生网上流连时间长,缺乏有力监管 | 第40页 |
(三) 学生辨音能力有差异,使用智能口语效果有差别 | 第40页 |
(四) 系统只判断作业的对错和提供答案,缺乏错题分析 | 第40-41页 |
(五) 家长过度依赖在线作业系统,忽视对孩子学习的关注 | 第41页 |
二、使用习网在线作业平台的建议 | 第41-45页 |
(一) 根据实际需求找准在线作业平台的使用定位 | 第41-42页 |
(二) 发挥各方人力资源力量,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 第42-43页 |
(三) 系统应建立错题分析机制,让学生关注深层学习 | 第43-44页 |
(四) 学校建立机制,保障学生在校进行网络学习的时间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