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招商国旅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 第2章 服务营销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5页 |
| ·服务的概念及特征 | 第16-17页 |
| ·传统营销组合理论(4P) | 第17页 |
| ·服务营销概述 | 第17-20页 |
| ·服务营销的概念及特征 | 第17-18页 |
| ·服务营销组合的概念及要素 | 第18-19页 |
| ·旅行社服务营销及特点 | 第19-20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0-25页 |
| ·国外研究进程 | 第20-22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2-25页 |
| 第3章 深圳招商国旅营销环境分析 | 第25-38页 |
| ·深圳旅行社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 第25-29页 |
| ·经济环境 | 第25-26页 |
| ·人口环境 | 第26-27页 |
| ·科学技术环境 | 第27-28页 |
| ·政治及法律环境 | 第28页 |
| ·国际环境 | 第28页 |
| ·自然环境 | 第28-29页 |
| ·文化环境 | 第29页 |
| ·深圳旅行社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29-32页 |
| ·潜在竞争对手 | 第29页 |
| ·同行业竞争对手 | 第29-30页 |
| ·顾客 | 第30-31页 |
| ·旅游服务供应商 | 第31页 |
| ·替代产品 | 第31-32页 |
| ·深圳招商国旅SWOT分析 | 第32-38页 |
| ·优势 | 第32-33页 |
| ·劣势 | 第33-34页 |
| ·机会 | 第34-35页 |
| ·威胁 | 第35-38页 |
| 第4章 深圳招商国旅服务营销现状分析 | 第38-46页 |
| ·深圳招商国旅营销现状 | 第38-42页 |
| ·营销组织结构 | 第38-39页 |
| ·综合销售能力分析 | 第39-40页 |
| ·销售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 ·营销网络与管理 | 第41页 |
| ·销售人员的管理 | 第41-42页 |
| ·深圳招商国旅服务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2-46页 |
| ·缺少新产品,滞后于市场需求 | 第42页 |
| ·市场管理控制机制不健全,产品价格混乱 | 第42-43页 |
| ·渠道建设与管理不系统 | 第43页 |
| ·服务人员缺乏规范化管理 | 第43-44页 |
| ·缺乏服务过程跟进及客户关系管理 | 第44-46页 |
| 第5章 深圳招商国旅服务营销策略及保障措施 | 第46-68页 |
| ·优化产品组合,加大旅游新产品开发 | 第46-49页 |
| ·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优化产品组合 | 第46-48页 |
| ·注重新产品开发策略 | 第48-49页 |
| ·根据产品不同生命周期,采取不同营销策略 | 第49页 |
| ·统一管理价格,合理定价,提高竞争力 | 第49-51页 |
| ·旅游要素成本的统一管理 | 第50-51页 |
| ·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 | 第51页 |
| ·建立全方位销售渠道,加强渠道管理 | 第51-54页 |
| ·合理规划营业部建设,巩固营业部覆盖率 | 第52页 |
| ·加大网络渠道建设 | 第52-53页 |
| ·加强渠道管理 | 第53-54页 |
| ·加强广告及公共关系和事件的促销策略 | 第54-57页 |
| ·选择合适的媒体,加强广告促销 | 第54-55页 |
| ·公共关系营销 | 第55页 |
| ·事件营销 | 第55-57页 |
| ·构建专业服务营销人才队伍,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 第57-60页 |
| ·构建专业服务营销人才队伍 | 第57-59页 |
| ·加强顾客关系营销 | 第59-60页 |
| ·增加有形展示,注重体验式营销 | 第60-61页 |
| ·旅行社的服务环境 | 第60-61页 |
| ·信息沟通要素 | 第61页 |
| ·服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 第61-64页 |
| ·在旅游过程中的服务质量控制 | 第62-63页 |
| ·服务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 | 第63-64页 |
| ·建立服务过程中服务失误的补救措施体系 | 第64页 |
| ·实施服务营销的保障措施 | 第64-68页 |
| ·深入落实全面服务营销理念 | 第65页 |
| ·优化组织结构,构建适应服务营销运行的机制 | 第65-66页 |
|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 第66-67页 |
| ·优化薪酬结构,建立具有一定活力的激励机制 | 第67页 |
|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 第67-68页 |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