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预期贡献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EVA的具体计算 | 第18-19页 |
·EVA的价值有效性与相对优越性 | 第19-21页 |
·EVA的驱动因素 | 第21-22页 |
·EVA的应用 | 第22-23页 |
·研究述评 | 第23-25页 |
3. EVA相关理论 | 第25-39页 |
·EVA产生的理论渊源 | 第25-28页 |
·剩余收益理论 | 第25-26页 |
·“MM”理论 | 第26-2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8页 |
·EVA的计算 | 第28-31页 |
·EVA基本原理 | 第28页 |
·EVA会计调整 | 第28-30页 |
·EVA资本成本率的计算 | 第30-31页 |
·EVA的优缺点 | 第31-36页 |
·EVA的优越性 | 第31-34页 |
·EVA的局限性 | 第34-36页 |
·EVA的驱动因素 | 第36-39页 |
4. 基于EVA的中央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 第39-60页 |
·中央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引入EVA的必要性分析 | 第39-43页 |
·中央企业传统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中央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引入EVA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基于EVA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解读 | 第43-53页 |
·国资委定义的EVA计算方法 | 第44-48页 |
·基于EVA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流程 | 第48-50页 |
·基于EVA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计分 | 第50-53页 |
·基于EVA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优缺点 | 第53-60页 |
·基于EVA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优越性 | 第53-56页 |
·基于EVA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建议 | 第56-60页 |
5. 实证研究设计 | 第60-72页 |
·研究对象 | 第60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前提 | 第60-62页 |
·研究方法 | 第60-61页 |
·研究前提 | 第61-62页 |
·研究假设与指标说明 | 第62-67页 |
·研究假设 | 第62-63页 |
·指标选取 | 第63-64页 |
·指标说明 | 第64-67页 |
·样本构造与数据来源 | 第67-72页 |
·样本构造 | 第67-70页 |
·样本容量 | 第70-71页 |
·数据来源 | 第71-72页 |
6. 实施效果分析 | 第72-97页 |
·微观行为实证分析 | 第72-92页 |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第72-76页 |
·抑制非主业投资,提高盈利质量 | 第76-78页 |
·做强主业,优化产业结构 | 第78-81页 |
·谨慎投资,规范投资行为 | 第81-83页 |
·遏制圈钱欲望,优化资本结构 | 第83-86页 |
·占用无息负债资本,支付信用下降 | 第86-88页 |
·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转变发展方式 | 第88-91页 |
·小节 | 第91-92页 |
·价值创造实证分析 | 第92-97页 |
7. 企业行为变化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分析 | 第97-102页 |
·模型构建 | 第97-98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98-99页 |
·回归分析 | 第99-101页 |
·实证结论 | 第101-102页 |
8. 总结及展望 | 第102-108页 |
·总结 | 第102-104页 |
·政策建议 | 第104-106页 |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附录 | 第111-112页 |
后记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