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学生汉语依据类介词结构习得顺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绪论 | 第7-17页 |
·选题缘起 | 第7-8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5页 |
·依据类介词的本体研究 | 第8-15页 |
·国内依据类介词习得研究现状 | 第15页 |
·选题价值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二、汉英依据类介词比较 | 第17-22页 |
·汉英依据类介词表达方式比较 | 第17-19页 |
·6个汉语依据类介词与相应的英语表达法对照关系 | 第19-22页 |
三、6个目标词的结构分类 | 第22-24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24-28页 |
·实验研究目的 | 第24页 |
·被试情况 | 第24页 |
·对无关因素的控制 | 第24-25页 |
·调查问卷的内容 | 第25-26页 |
·调查的实施 | 第26页 |
·问卷的评分标准 | 第26-27页 |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五、习得顺序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问卷试题正确率 | 第28-29页 |
·客观习得顺序 | 第29页 |
·主观习得顺序 | 第29-30页 |
·主客观习得顺序一致性 | 第30-31页 |
·主客观习得等级 | 第31-35页 |
六、习得过程分析 | 第35-42页 |
·初级、中级、高级阶段的习得特征 | 第35-37页 |
·偏误分析 | 第37-42页 |
·S4 的偏误分析 | 第37页 |
·S5、S6 和S8 的偏误分析 | 第37-39页 |
·S1、S2 和S3 的偏误分析 | 第39-40页 |
·S7 的偏误分析 | 第40-41页 |
·偏误分析小结 | 第41-42页 |
七、结论和余论 | 第42-44页 |
·习得顺序 | 第42-43页 |
·教学建议 | 第43页 |
·余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一 | 第46-47页 |
附录二 | 第47-57页 |
附录三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