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综述与比较分析 | 第8-12页 |
(一) 1956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文言文教学目标列表 | 第8页 |
(二) 对上述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分析比较 | 第8-9页 |
1.从无到有,要求提高 | 第8-9页 |
2.表述清楚,要求明确 | 第9页 |
(三) 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发展变化反映出语文课程的一些变化 | 第9-11页 |
1.反映了语文课程性质的发展 | 第9-10页 |
2.反映了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 | 第10-11页 |
(四) 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慎重对待"浅易"的阅读要求 | 第11-12页 |
1."浅易文言文"的范畴 | 第11页 |
2."浅易文言文"的教学误区 | 第11页 |
3.阅读"浅易文言文"时的教师角色 | 第11-12页 |
二、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 第12-22页 |
(一) 初中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现状 | 第12-20页 |
1.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12-15页 |
2.教师的讲授现状 | 第15-17页 |
3.学生的学习现状 | 第17-20页 |
(二) 关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 | 第20-22页 |
1.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性不明确 | 第20-21页 |
2.教师知行不一的做法影响了学习效果 | 第21-22页 |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基本原则 | 第22-26页 |
(一)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任务及规律 | 第22-24页 |
1.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引下的文言文教学的任务 | 第22-23页 |
2.文言文教学内容与教学规律 | 第23-24页 |
(二) 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 第24-26页 |
1.发展性原则 | 第24-25页 |
2.主体性原则 | 第25页 |
3.过程性原则 | 第25-26页 |
4.开放性原则 | 第26页 |
5.情境性原则 | 第26页 |
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 第26-39页 |
(一) 文言文阅读教学准备策略 | 第26-29页 |
1.科学准确地确立教学目标 | 第27-28页 |
2.全面系统地分析学生状态 | 第28页 |
3.合理有效地处理教材 | 第28-29页 |
4.灵活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 第29页 |
(二) 文言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第29-39页 |
1.有效讲授 | 第29-37页 |
2.有效提问 | 第37-38页 |
3 有效组织讨论 | 第38-39页 |
五、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 第39-43页 |
(一) 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词语和句式 | 第39-41页 |
(二) 词语和句式的对比练习 | 第41页 |
(三) 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 | 第41-42页 |
(四) 要增大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