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基于生态原理的学科协同进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2-14页
     ·理论意义第13页
     ·实践意义第13-14页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4-18页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4-15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7-18页
   ·研究的着力点第18页
   ·说明第18-19页
第二章 研究述评第19-36页
   ·关于学科与学科建设第19-28页
     ·关于学科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关于学科建设的研究现状第21-28页
   ·关于学科发展第28-31页
     ·关于学科发展的影响因素第28-29页
     ·关于学科发展的规律第29-30页
     ·关于学科成熟的标志第30-31页
   ·关于生态原理的应用第31-35页
     ·关于教育生态第31-32页
     ·关于学科生态第32-33页
     ·关于生态原理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学科生态系统的理论建构第36-58页
   ·学科生态系统及其特征第36-40页
     ·生态系统的含义第36页
     ·学科生态系统的概念第36-38页
     ·学科生态系统的特征第38-40页
   ·学科生态系统的构成第40-45页
     ·学科第40-43页
     ·学科群第43-44页
     ·学科群落第44-45页
   ·学科生态系统的结构第45-51页
     ·学科生态位第45-46页
     ·学科生态的层次结构第46-47页
     ·学科生态的演变结构第47-49页
     ·学科生态的知识关联结构第49-51页
   ·学科生态系统的环境第51-57页
     ·学科生态环境因子的概念第51-52页
     ·学科生态环境因子的分类第52-56页
     ·学科限制因子定律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学科协同进化的机理第58-85页
   ·学科协同进化概述第58-62页
     ·进化及协同进化第58-59页
     ·学科演进的历史回顾第59-61页
     ·学科协同进化的含义第61-62页
   ·学科内协同进化的机理:自组织第62-72页
     ·自组织概述第62-63页
     ·自组织过程第63-66页
     ·自组织机理第66-72页
   ·学科间协同进化的机理:竞争与互补第72-82页
     ·学科间的关联分析第72-74页
     ·学科间协同进化的概念模型第74-75页
     ·学科间协同进化的类型第75-79页
     ·竞争与互补的内在机制第79-82页
   ·学科协同进化的案例第82-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学科间协同进化的仿真第85-101页
   ·学科进化模型的构建第85-89页
     ·Logistic方程的构建第85-88页
     ·Logistic方程对学科进化的解释第88-89页
   ·学科间协同进化模型的仿真第89-91页
     ·Matlab/Simulink仿真概述第89页
     ·Matlab/Simulink仿真原理第89-90页
     ·学科间协同进化的基本仿真模型第90-91页
   ·竞争型学科协同进化模型的仿真第91-97页
     ·独立共存型仿真模型的构建与讨论第91-92页
     ·竞争共存型仿真模型的构建与讨论第92-94页
     ·竞争替代型仿真模型的构建与讨论第94-95页
     ·模型的改进第95-97页
   ·互补型学科协同进化模型的仿真第97-100页
     ·仿真模型I的构建与讨论第97-99页
     ·仿真模型II的构建与讨论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六章 学科协同进化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大学为例第101-123页
   ·天津大学学科演变的历史回顾第101-102页
   ·天津大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分析第102-109页
     ·学科结构第102-107页
     ·科研水平第107-108页
     ·人才培养第108-109页
   ·天津大学学科协同进化的仿真第109-115页
     ·天津大学远缘学科群的协同进化第109-112页
     ·天津大学学科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第112-115页
   ·天津大学学科协同进化的环境分析第115-120页
     ·物质因子第116-117页
     ·制度因子第117-118页
     ·文化因子第118页
     ·人才因子第118-120页
   ·基于学科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对策建议第120-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3-126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第123-124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23-124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24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6-138页
附录1 天津大学分学院学位点布局明细表第138-144页
附录2 系统动力学仿真实验程序第144-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载双基地SAR成像算法及相关技术研究
下一篇:面向轴承制造过程的质量知识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