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2-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5-12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5-6页 |
·汉浯对日语语音影响的历史及其现状 | 第6-10页 |
·促音的产生 | 第7-8页 |
·拨音的产生 | 第8页 |
·长音和连元音的产生 | 第8页 |
·拗音的产生 | 第8-10页 |
·以往汉日语音对比研究的简单回顾 | 第10-12页 |
第二章 音素对比 | 第12-25页 |
·汉日单元音对比 | 第12-18页 |
·“啊”与“(?)” | 第13-14页 |
·“衣”与“亻” | 第14页 |
·“乌”与“(?)” | 第14-15页 |
·“诶”与“工” | 第15页 |
·“o”与“才” | 第15-16页 |
·“婀”和“迂”的发音 | 第16-17页 |
·(?)和(?) | 第17页 |
·(?)的发音 | 第17-18页 |
·汉日辅音对比 | 第18-23页 |
·塞音的送气不送气对立与清浊对立 | 第19-20页 |
·汉日两语塞擦音发音部何的差异 | 第20-21页 |
·擦音中的(?)、[f]、(?)、[x]、[h]及其他 | 第21-22页 |
·前鼻音与后鼻音 | 第22-23页 |
·边音与闪音 | 第23页 |
·汉语和日语中的半元音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声调 | 第25-36页 |
·日语的词调模式 | 第25-27页 |
·汉字的声调 | 第27-36页 |
·声调教学中引入调位变体教学 | 第27-28页 |
·关于上声的调位 | 第28-30页 |
·汉语四个声调的调位 | 第30-32页 |
·声调的教学方法 | 第32-33页 |
·声调进入语流 | 第33-36页 |
第四章 音节 | 第36-44页 |
·汉日音节的数量和结构 | 第36-37页 |
·日语音节的紧缩和汉语音节的动程 | 第37-38页 |
·汉语的复元音韵母和辅音韵尾 | 第38页 |
·音节的韵律 | 第38-40页 |
·汉语的轻声和儿化 | 第40页 |
·日本人容易误读的汉语音节 | 第40-42页 |
·关于an和ang | 第40-41页 |
·b、p、m与o相拼的音节 | 第41页 |
·含有i音素的音节 | 第41-42页 |
·“夫”和“乎”的区分 | 第42页 |
·“鱼”和“油”的发音 | 第42页 |
·“出去”以及ju、qu、xu | 第42页 |
·关于把汉字引入音节教学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模拟教材 | 第44-52页 |
·说明 | 第44-45页 |
·单元音韵母a o e | 第45页 |
·声调 | 第45页 |
·单元音韵母i u u | 第45-46页 |
·声母b p t d k g | 第46页 |
·发音练习 | 第46-47页 |
·声母m n l | 第47页 |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 第47页 |
·发音练习 | 第47页 |
·鼻韵母an ang en eng | 第47-48页 |
·鼻韵母in ing un ong | 第48页 |
·声母f h | 第48页 |
·齐齿呼练习 | 第48页 |
·合口呼练习 | 第48-49页 |
·j q x | 第49页 |
·z c s与zh ch sh r | 第49-50页 |
·平卷舌练习 | 第50页 |
·y和w的练习 | 第50页 |
·轻声 | 第50页 |
·儿化 | 第50-51页 |
·变调 | 第51页 |
·双音节声调练习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