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 ·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8页 |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论文基本内容及创新 | 第9-11页 |
| ·论文基本内容 | 第9-10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 | 第11-24页 |
| ·产业集群的理论溯源 | 第11-12页 |
| ·产业集群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 第12-17页 |
| ·定义 | 第12-13页 |
| ·分类 | 第13-15页 |
| ·特征 | 第15-17页 |
| ·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 第17-19页 |
| ·自然资源和运输成本 | 第17页 |
| ·规模经济与外部性 | 第17-18页 |
| 2 3.3 相关产业的支持 | 第18页 |
| ·外商直接投资 | 第18页 |
| ·政府作用与企业家精神 | 第18-19页 |
| ·产业集群的度量问题 | 第19-20页 |
| ·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 | 第20-21页 |
| ·概念辨析 | 第21-22页 |
|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 | 第21页 |
| ·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 | 第21-22页 |
|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 | 第22页 |
| ·综述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及云南产业发展综述 | 第24-31页 |
| ·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 第24-28页 |
| ·以广东为代表的外向型加工业产业群 | 第24-25页 |
| ·以浙江为代表的特色小商品产业集群 | 第25-26页 |
| ·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 第26-27页 |
| ·综述 | 第27-28页 |
| ·云南产业发展综述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GMS经济合作进程中云南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构建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 第31-49页 |
| ·GMS经济合作简述 | 第31-32页 |
| ·云南与澜湄次区域内国家的经贸关系 | 第32-34页 |
| ·GMS经济合作进程中,云南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4-46页 |
| ·外部环境的机遇 | 第35-38页 |
| ·外部环境的挑战 | 第38-40页 |
| ·优势分析 | 第40-42页 |
| ·劣势分析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6页 |
| ·云南构建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GMS经济合作进程中云南产业集群的构建 | 第49-60页 |
| ·产业集群的构建 | 第49-56页 |
| ·以资源为依托的产业集群 | 第50-51页 |
| ·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 第51-54页 |
| ·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 第54-55页 |
| ·以通道经济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 第55-56页 |
| ·政府作用 | 第56-59页 |
| ·提高区域内相关政策法规信息的透明度 | 第56-57页 |
| ·有重点地出台有利于云南产业集群构建的优惠政策 | 第57页 |
| ·加快行业协会的建设 | 第57-58页 |
| ·加紧对外部资本及技术的引进,以缓解构建产业集群所需的资金、生产技术、管理及营销网络缺口 | 第58页 |
| ·减少区域内贸易与投资障碍(包括税收、人员往来、货币兑换等)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