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7页 |
1.1 选题的科学依据及意义 | 第12-15页 |
1.2 船舶CAD技术的发展 | 第15-17页 |
1.3 复杂曲面造型技术概述 | 第17-19页 |
1.4 船体曲面造型概述 | 第19-21页 |
1.4.1 船体曲面数学描述的意义 | 第19-20页 |
1.4.2 船体曲面造型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1.5 船舶破舱稳性研究概况 | 第21-29页 |
1.5.1 破舱稳性衡准计算方法 | 第22-23页 |
1.5.2 破舱稳性国外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1.5.3 破舱稳性国内研究概况 | 第25-27页 |
1.5.4 破舱稳性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7-29页 |
1.5.5 结束语 | 第2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9-37页 |
第二章 船舶破舱稳性计算 | 第37-56页 |
2.1 前言 | 第37页 |
2.2 破舱稳性计算框架 | 第37-38页 |
2.3 破舱稳性计算过程 | 第38页 |
2.4 破损船舶的浮态与稳性计算方法 | 第38-44页 |
2.4 1 船舶破损淹水后新的平衡位置确定 | 第39-42页 |
2.4.2 对新的平衡位置倾斜时的稳性确定 | 第42-44页 |
2.5 任意浮态下的船体与破损舱室几何要素计算方法 | 第44-50页 |
2.5.1 船体及破损舱的横剖面曲线与倾斜水线沿横向的交点 | 第46-48页 |
2.5.2 船体及破损舱的横剖面线与倾斜水线沿纵向的交点 | 第48-50页 |
2.6 实际应用 | 第50-53页 |
2.7 基于NURBS曲面的破舱稳性计算的意义及关键技术 | 第53-54页 |
2.7.1 三维性能计算的意义 | 第53-54页 |
2.7.2 三维性能计算(包含破舱稳性)的关键技术 | 第5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基于NURBS的船体曲面造型 | 第56-74页 |
3.1 概述 | 第56-59页 |
3.1.1 船体曲面NURBS造型及边界条件研究的意义 | 第56-57页 |
3.1.2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曲面的提出背景 | 第57-58页 |
3.1.3 NURBS发展概况 | 第58-59页 |
3.2 NURBS曲线曲面模型及算法原理 | 第59-67页 |
3.2.1 NURBS曲线定义 | 第59-60页 |
3.2.2 NURBS曲线正算 | 第60-61页 |
3.2.3 NURBS曲线反算 | 第61-62页 |
3.2.4 NURBS曲面定义 | 第62-63页 |
3.2.5 NURBS曲面正算 | 第63-64页 |
3.2.6 NURBS曲面反算 | 第64-65页 |
3.2.7 边界条件的讨论 | 第65-67页 |
3.3 应用 | 第67-70页 |
3.3.1 基函数 | 第67-69页 |
3.3.2 任意点列构成的曲线正算与反算 | 第69页 |
3.3.3 船体曲面表达实例 | 第69-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4页 |
第四章 基于NURBS的曲面与隐式曲面的求交 | 第74-85页 |
4.1 曲面求交方法概述 | 第74页 |
4.2 曲面求交算法分类 | 第74-76页 |
4.3 基于NURBS的参数曲面与隐式曲面的求交 | 第76-81页 |
4.3.1 参数曲面与隐式曲面求交的基本原理 | 第76-77页 |
4.3.2 多项式方程求解 | 第77-78页 |
4.3.3 算法描述 | 第78-80页 |
4.3.4 求交算法的计算机实现过程 | 第80页 |
4.3.5 交点分布示意图 | 第80-81页 |
4.4 应用及讨论 | 第81-83页 |
4.4.1 船体曲面与任意水线面的交线 | 第82页 |
4.4.2 肋骨型线的表达 | 第82-83页 |
4.4.3 破损舱室与水线面的交线 | 第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复杂三维物体几何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 第85-102页 |
5.1 概述 | 第85-87页 |
5.1.1 引言 | 第85页 |
5.1.2 几何特性计算方法 | 第85-86页 |
5.1.3 基于NURBS方法进行船体性能计算的意义 | 第86-87页 |
5.2 物体几何特性计算的解析方法 | 第87-92页 |
5.2.1 几何特性计算方法的一般形式 | 第87-89页 |
5.2.2 几何特性计算公式的降阶变换 | 第89-92页 |
5.3 物体几何特性计算的数值方法 | 第92-96页 |
5.3.1 平面区域的几何特性数值计算方法 | 第92-93页 |
5.3.2 与表示方法相关的三维物体的几何特性计算方法 | 第93-96页 |
5.4 基于NURBS的自由曲面体的几何特性计算方法及应用 | 第96-98页 |
5.4.1 计算公式原理 | 第96-97页 |
5.4.2 应用 | 第97-98页 |
5.5 计算方法误差分析 | 第98-9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9-102页 |
第六章 任意浮态下船体几何要素的计算方法 | 第102-115页 |
6.1 概述 | 第102-103页 |
6.2 三角剖分原理 | 第103-107页 |
6.2.1 平面三角剖分 | 第103-104页 |
6.2.2 曲面三角剖分 | 第104-105页 |
6.2.3 曲面的自适应细分 | 第105-107页 |
6.3 三棱锥的几何特性 | 第107-108页 |
6.4 船体曲面数据结构 | 第108-111页 |
6.4.1 数据结构 | 第108-109页 |
6.4.2 船体曲面数据结构 | 第109-111页 |
6.5 船体曲面三维几何特性计算 | 第111-11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第七章 概率破舱稳性计算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115-135页 |
7.1 引言 | 第115-116页 |
7.2 概率破舱稳性方法介绍 | 第116-121页 |
7.2.1 货船概率破舱计算方法与计算过程 | 第116-117页 |
7.2.2 浸水概率P_i及其缩减因数r | 第117-119页 |
7.2.3 残存概率 | 第119-120页 |
7.2.4 水平分隔以上处所不浸水的概率的缩减因数V_i的计算 | 第120-121页 |
7.3 概率破舱稳性关键技术研究 | 第121-125页 |
7.4 应用 | 第12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25-135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5-139页 |
8.1 本文所做的工作总结 | 第135-137页 |
8.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37-138页 |
8.3 结束语 | 第138-13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9-140页 |
发表(待发表)的论文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