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采集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显示与处理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虚拟测量仪器技术的发展 | 第8-22页 |
第一节 测量仪器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 | 第8-11页 |
一、 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8-10页 |
二、 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虚拟仪器概述 | 第11-13页 |
一、 虚拟仪器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虚拟仪器的特点及优势 | 第11-13页 |
第三节 虚拟仪器的发展现状与相关标准 | 第13-19页 |
一、 虚拟仪器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二、 虚拟仪器的总线标准 | 第14-17页 |
三、 虚拟仪器的软件开发系统 | 第17-19页 |
第四节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2页 |
一、 本课题的设计目的 | 第19页 |
二、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信号的存储和图示方法 | 第22-32页 |
第一节 数字存储示波器简介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信号的采样和存储 | 第23-25页 |
一、 信号的采样方法 | 第23-25页 |
二、 波形的存储 | 第25页 |
第三节 测量分辨率 | 第25-27页 |
一、 电压分辨率 | 第25-26页 |
二、 时间分辨率 | 第26-27页 |
第四节 信号波形的恢复与显示 | 第27-32页 |
一、 采样波形的恢复 | 第27-28页 |
二、 内插显示技术 | 第28-32页 |
第三章 方案选择 | 第32-43页 |
第一节 系统总体方案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硬件模块的设计方案 | 第33-35页 |
第三节 计算机接口的选择 | 第35-38页 |
一、 计算机接口的选择 | 第36-37页 |
二、 端口的分配 | 第37-38页 |
第四节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38-40页 |
第五节 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 | 第40-43页 |
一、 LabVIEW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案 | 第40-41页 |
二、 软件面板的设计方案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方案实施 | 第43-68页 |
第一节 LabVIEW与计算机端口通信的方法 | 第44-47页 |
一、 直接操作端口 | 第44页 |
二、 代码接口节点 | 第44-46页 |
三、 调用库函数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数据共享的实现和动态链接库的编写 | 第47-50页 |
一、 LabVIEW的内存管理方式 | 第47-48页 |
二、 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 | 第48-49页 |
三、 动态链接库的制作方法 | 第49-50页 |
第三节 LabVIEW驱动程序的开发 | 第50-56页 |
一、 LabVIEW驱动程序中各模块的作用 | 第50-51页 |
二、 LabVIEW驱动程序中主要程序模块的设计 | 第51-56页 |
第四节 实时采样和等效采样的实现 | 第56-61页 |
一、 实时采样 | 第56-57页 |
二、 等效采样 | 第57-61页 |
第五节 采样数据的显示和处理 | 第61-68页 |
一、 数据的插值算法 | 第61-63页 |
二、 选择波形显示起始点的算法 | 第63-64页 |
三、 FFT算法的实现 | 第64-68页 |
第五章 系统的误差分析 | 第68-76页 |
第一节 硬件系统中的误差分析 | 第68-71页 |
一、 信号的频率误差 | 第68-70页 |
二、 信号的幅度误差 | 第70-71页 |
第二节 软件系统中对噪声信号的处理 | 第71-76页 |
一、 高频噪声的滤除 | 第71-72页 |
二、 脉冲干扰的消除 | 第72-73页 |
三、 随机干扰的去除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