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校学生社团激励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选题依据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国内关于大学生社团激励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页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4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4-15页
   ·研究难点与创新第15-16页
第二章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的内涵及相关支撑理论第16-35页
   ·大学生社团的特征及功能分析第16-21页
     ·大学生社团的特征分析第16-18页
     ·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功能分析第18-21页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的内涵及其建构的现实需求第21-30页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内涵第21-23页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建构的需求分析第23-30页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建构的支持理论第30-35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30-31页
     ·阿德弗的 ERG 理论第31-32页
     ·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第32页
     ·赫兹柏格的“双因素理论”第32页
     ·弗隆的“期望理论”第32-33页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第33页
     ·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理论”第33页
     ·埃德温·洛克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第33页
     ·强化理论第33-35页
第三章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第35-40页
   ·大学生社团的组织结构缺陷阻碍了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第35-36页
   ·缺乏对社团成员的需求分析,激励机制缺乏针对性第36页
   ·社团目标不甚明确,激励机制缺乏导引性第36-37页
   ·管理制度不健全,激励机制缺乏公平合理性第37页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导致了激励因素复杂性使得激励机制缺乏有效性第37-38页
   ·社团内部管理的松散化使得激励施行的难度加大第38页
   ·高校可用资源的有限性使得物质激励难以施行第38-40页
第四章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的构建原则与方法第40-45页
   ·学生社团成员的工作动机第40-41页
   ·构建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的原则第41-43页
     ·培养团队精神的原则第41页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41-42页
     ·公平原则第42页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第42-43页
   ·构建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的方法第43-45页
第五章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建构及有效运行的对策第45-62页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的模型建构及作用机理分析第45-47页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模型第45-46页
     ·机制运行的机理分析第46-47页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有效运行对策分析第47-57页
     ·改良大学生社团激励的外部环境第47-50页
     ·优化大学生社团内部激励系统第50-57页
   ·大学生社团激励机制的实践探索第57-62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概述与思考第57页
     ·优化社团激励的外部环境,增强社团的凝聚力第57-59页
     ·激活学生社团激励的内环境,提升社团的竞争力第59-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一、发表论文第66页
 二、参与课题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路径依循
下一篇:高校教师健康信息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