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13-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安排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检测系统研究 | 第17-24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础理论 | 第17-19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 | 第17-19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 | 第19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系统构成 | 第19-23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流程 | 第20-21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样品光谱采集与预处理方法研究 | 第24-37页 |
·样品制备实验 | 第24-25页 |
·样品选择方法 | 第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样品制备实验方案 | 第24-25页 |
·近红外光谱实验数据采集 | 第25-28页 |
·光谱采集仪器及附件 | 第25页 |
·采样分辨率的选择 | 第25-26页 |
·采样次数的选择 | 第26-27页 |
·采样模式的选择 | 第27页 |
·毒死蜱溶液样品光谱数据的采集 | 第27-28页 |
·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28-36页 |
·奇异样品的检测 | 第28-30页 |
·近红外光谱的预处理方法 | 第30-34页 |
·毒死蜱溶液样品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 | 第37-48页 |
·近红外校正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37-41页 |
·偏最小二乘法 | 第37-39页 |
·多元线性回归法 | 第39-40页 |
·主成分回归法 | 第40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40-41页 |
·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的评价指标 | 第41页 |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毒死蜱溶液校正模型建立 | 第41-47页 |
·模型建立流程 | 第41-42页 |
·波长优化选择 | 第42-43页 |
·主成分数目的确定 | 第43-44页 |
·校正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模型评价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基于PLS 模型的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分析研究 | 第48-64页 |
·大白菜和菠菜中农残含量近红外模型对比分析 | 第48-55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8-51页 |
·大白菜中毒死蜱含量检测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菠菜中毒死蜱含量检测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模型对比分析 | 第55页 |
·无公害菠菜和市场菠菜中农残含量模型对比分析 | 第55-62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5-58页 |
·无公害菠菜中毒死蜱含量检测模型的建立 | 第58-60页 |
·市场菠菜中毒死蜱含量检测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模型分析对比 | 第62页 |
·菠菜中毒死蜱含量分析模型通用性的验证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总结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