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高校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引言第8-11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理论意义第8-9页
     ·实践意义第9页
   ·研究方法第9-10页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0-11页
2 研究综述第11-19页
   ·相关理论基础第11-12页
     ·劳动时间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理论第11-12页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第12页
   ·过劳问题研究概述第12-19页
     ·"过劳"的概念第12-14页
     ·过劳的原因第14-15页
     ·过劳的影响第15-17页
     ·"过劳死"第17-18页
     ·高校教师过劳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3 高校教师过劳问题的理论分析第19-24页
   ·高校教师过劳问题产生的逻辑推断第19-21页
     ·高校教师的劳动特征决定了其过劳问题的存在第19-20页
     ·高校教师所处的组织环境决定了其过劳问题的存在第20-21页
     ·高校教师所处的宏观背景决定了其过劳问题的存在第21页
   ·高校教师过劳的影响分析第21-24页
     ·高校教师过劳对个人的影响第21-22页
     ·高校教师过劳对高校的影响第22-23页
     ·高校教师过劳对社会的影响第23-24页
4 高校教师过劳问题的实证研究第24-41页
   ·研究的设计第24-25页
     ·研究的假设第24页
     ·调研的对象第24页
     ·问卷的编制第24-25页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5-41页
     ·有效样本的总体情况及问卷信度分析第25-27页
     ·过劳现状的分析第27-32页
     ·过劳程度的群体差异分析第32-35页
     ·过劳的原因分析第35-36页
     ·过劳对高校教师工作、生活的影响分析第36-39页
     ·过劳的预防情况分析第39-41页
5 缓解高校教师过劳的对策建议第41-46页
   ·高校教师个体层面第41页
     ·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第41页
     ·正确处理多种角色,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第41页
     ·注重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41页
   ·高校层面第41-44页
     ·重视教师健康管理,规范健康管理流程第42页
     ·实行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第42-43页
     ·完善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43页
     ·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第43-44页
   ·国家、社会层面第44-46页
     ·倡导合理的价值观念第44页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第44-45页
     ·建立职业化的社会机构帮助过度劳动人群第45-46页
6 结束语第46-47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46页
   ·本文的不足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4-55页
详细摘要第55-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中一个特殊群体--NEET族的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