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目录第7-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16页
 第一节 选题依据第12-13页
  1.语义范畴研究是当前语法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第12页
  2.程度范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范畴之一第12-13页
  3.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第13页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14页
  1.研究目的第13页
  2.研究意义第13-14页
 第三节 本文运用的理论、方法与原则第14-15页
  1.本文运用的理论和方法第14页
  2.本文遵循的原则第14-15页
 第四节 语料说明第15-16页
第二章 关于程度范畴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6-35页
 第一节 程度范畴研究综述第16-18页
  1."程度范畴"的提出及相关研究成果第16-17页
  2.程度范畴的研究空间第17-18页
 第二节 程度补语研究综述第18-35页
  1.关于程度补语的整体性研究第18-31页
  2.关于程度补语的个体性研究第31-32页
  3.程度补语研究的总结与展望第32-35页
第三章 程度范畴总论第35-71页
 第一节 程度范畴的内涵第35-38页
  1.何谓程度范畴第35页
  2.程度的构成要素第35-38页
 第二节 程度范畴与量范畴、数量范畴的关系第38-45页
  1.前人对程度范畴与量范畴、数量范畴关系的几种观点第38-40页
  2.量范畴不等于数量范畴第40页
  3.程度范畴与数量范畴的区别性特征第40-44页
  4.程度范畴与数量范畴是并列关系的两个范畴第44-45页
 第三节 程度范畴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第45-59页
  1.词汇层面的表现形式第46-48页
  2.语法层面的表现形式第48-56页
  3.语用层面的表现形式第56-59页
 第四节 程度范畴的性质与特点第59-62页
  1.程度范畴的性质第59-60页
  2.程度范畴的特点第60-62页
 第五节 程度的范畴系统第62-67页
  1.事物的程度第62-64页
  2.性状的程度第64-66页
  3.动作的程度第66-67页
 第六节 程度的表达类型第67-71页
第四章 程度范畴在现代汉语补语系统中的表现形式第71-94页
 第一节 现代汉语的补语系统第71-78页
  1.述补结构的语义类型第71-72页
  2.对述补结构的重新分类第72-78页
 第二节 程度范畴在各类补语中的体现第78-83页
  1.结果补语与程度第78-82页
  2.状态补语与程度第82-83页
  3.数量补语与程度第83页
 第三节 指示述语程度的补语与自含程度义的补语第83-86页
  1.指示述语程度的补语第84页
  2.自含程度义的补语第84-86页
 第四节 补语与程度的范畴系统第86-94页
  1.补语与事物的程度第86-88页
  2.补语与性状的程度第88-91页
  3.补语与动作的程度第91-94页
第五章 高程度补语研究第94-138页
 第一节 现代汉语中的高程度补语第94-102页
  1.前人对高程度补语范围的划分第94-96页
  2.高程度补语的确认标准第96-100页
  3.高程度补语的成员第100-102页
 第二节 高程度补语的多角度分类第102-109页
  1.对高程度补语的几种不同的分类方式第103-107页
  2.有层级性的分类体系第107-109页
 第三节 高程度补语与述语的组合研究第109-129页
  1.高程度补语在语言中的使用率分析第109-111页
  2.高程度补语的组合能力分析第111-129页
 第四节 对高程度补语程度义获得的认知解释第129-138页
  1.认知域的投射第129-135页
  2.结果向程度的转化第135-138页
第六章 程度补语个案研究第138-176页
 第一节 "X得慌"构式分析第138-152页
  1."X得慌"构式的语法意义第139-141页
  2."X得慌"构式的句法特征第141-145页
  3. 能进入"X得慌"构式的词语类型第145-150页
  4."X得慌"构式的历时考察第150-152页
 第二节 说"X得厉害"第152-162页
  1."X得厉害"同形结构的识别第153-154页
  2."厉害"充当程度补语时的句法特征第154-158页
  3.能进入"X得厉害"的词语类型第158-161页
  4.对"厉害"充当程度补语特殊性的解释第161-162页
 第三节 "V+得+"结构分析第162-176页
  1."V+得+"结构与相近句式的区分第163-164页
  2."V+得+"结构的类第164-168页
  3."V+得+"结构的语义特征第168-173页
  4."V+得+"结构的特殊表达效果第173-175页
  5.余论第175-176页
第七章 高程度补语动态研究第176-215页
 第一节 高程度补语的动态变化第176页
 第二节 新兴程度补语"翻天"的多维考察第176-189页
  1.能进入"X翻天"结构槽中的"X"第177-180页
  2."X翻天"的使用特点:由标题至语篇的泛化第180-184页
  3."X翻天"的表义特征第184-186页
  4."X翻天"的形成轨迹第186-187页
  5."X翻天"的几种变式第187-189页
  6.小结第189页
 第三节 具有流行语特质的程度表达式"X呆了"第189-200页
  1."X呆了"的语义类型第190-192页
  2.表程度的"X呆了"的使用特点第192-194页
  3."X呆了"的表达效果第194-196页
  4.表程度的"X呆了"的泛化动因第196-200页
 第四节 具有流行语特质的程度表达式"X毙了"第200-208页
  1."毙"充当补语时的语义类型第201-202页
  2."毙"充当程度补语时的句法语义特征第202-206页
  3."X毙了"的形成机制第206-208页
 第五节 说程度表达式"X大了"第208-215页
  1."X大了"的语义类型第208-211页
  2."大"充当程度补语时的句法语义特征第211-213页
  3."大"充当程度补语的泛化动因第213-215页
第八章 结语第215-218页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215-216页
 第二节 文章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16-218页
参考文献第218-226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情况第226-227页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第227-228页
后记第228-229页

论文共2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
下一篇: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