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22页 |
1.1 淀粉 | 第8-13页 |
1.1.1 淀粉的分类 | 第8页 |
1.1.2 淀粉的分子结构 | 第8-10页 |
1.1.3 淀粉颗粒结构 | 第10-13页 |
1.1.4 淀粉的理化特性 | 第13页 |
1.2 变性淀粉 | 第13-15页 |
1.2.1 变性淀粉的可能性与反应部位 | 第14页 |
1.2.2 变性淀粉的分类 | 第14-15页 |
1.3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 第15-18页 |
1.3.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反应原理 | 第15页 |
1.3.2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结构 | 第15-16页 |
1.3.3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3.4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性质 | 第17页 |
1.3.5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山药 | 第18-20页 |
1.4.1 山药的成分 | 第19页 |
1.4.2 山药的生理功能 | 第19-20页 |
1.4.3 山药的加工与开发利用 | 第20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原辅料 | 第22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0页 |
2.2.1 辛烯基琥珀酸山药淀粉酯的制备 | 第23-26页 |
2.2.2 四种淀粉及其酯化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26-27页 |
2.2.3 非晶化山药淀粉及其酯化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27-28页 |
2.2.4 酯化淀粉的应用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2页 |
3.1 辛烯基琥珀酸山药淀粉酯的制备 | 第30-36页 |
3.1.1 山药淀粉的制备 | 第30页 |
3.1.2 单因素实验 | 第30-34页 |
3.1.3 正交实验 | 第34-36页 |
3.2 四种淀粉及其酯化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36-42页 |
3.2.1 取代度分析 | 第36-37页 |
3.2.2 粒度分析 | 第37-38页 |
3.2.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8页 |
3.2.4 偏光显微镜分析 | 第38-39页 |
3.2.5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9-40页 |
3.2.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1页 |
3.2.7 热焓特性分析 | 第41-42页 |
3.3 非晶化山药淀粉及其酯化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42-49页 |
3.3.1 取代度分析 | 第42-43页 |
3.3.2 粒径分析 | 第43-44页 |
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4-45页 |
3.3.4 偏光显微镜分析 | 第45-46页 |
3.3.5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6-47页 |
3.3.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页 |
3.3.7 热焓特性分析 | 第47-48页 |
3.3.8 糊化特性分析 | 第48-49页 |
3.4 酯化淀粉的应用 | 第49-52页 |
3.4.1 乳化能力分析 | 第49-50页 |
3.4.2 乳化稳定性分析 | 第50-51页 |
3.4.3 小结 | 第51-52页 |
4 结论 | 第52-54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2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2-53页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5 展望 | 第54-5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2-63页 |
8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