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

食品粉粒蒸汽杀菌技术的研究及装置开发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前言第9-17页
    1.1 粉粒体介绍第9-10页
    1.2 香辛料介绍第10页
    1.3 食品杀菌技术简介第10-12页
        1.3.1 巴氏杀菌第10-11页
        1.3.2 紫外线杀菌第11页
        1.3.3 辐照杀菌第11页
        1.3.4 超高压杀菌第11-12页
    1.4 微生物蒸汽杀菌介绍第12-13页
        1.4.1 微生物的耐热性第12页
        1.4.2 微生物的干热抗性第12页
        1.4.3 微生物的湿热抗性第12页
        1.4.4 湿热杀菌的基本原理第12-13页
    1.5 过热蒸汽的形成方式及优点第13页
        1.5.1 过热蒸汽的形成方式第13页
        1.5.2 过热蒸汽的优点第13页
    1.6 过热蒸汽处理装置概况第13-14页
        1.6.1 蒸汽发生装置及加热装置第13页
        1.6.2 过热蒸汽装置类型第13-14页
        1.6.3 过热蒸汽干燥处理第14页
    1.7 压差式干燥介绍第14-15页
        1.7.1 压差干燥原理第14页
        1.7.2 压差干燥特点第14-15页
    1.8 其它干燥方法简介第15页
        1.8.1 挤压膨化干燥技术第15页
        1.8.2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第15页
        1.8.3 油炸膨化干燥技术第15页
    1.9 研究的意义、目的与内容第15-17页
        1.9.1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9.2 研究目的第16页
        1.9.3 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2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17-18页
        2.1.1 实验材料第17页
        2.1.2 仪器设备第17-18页
    2.2 培养基配制第18页
    2.3 菌液配制第18页
    2.4 处理方法第18-19页
    2.5 检测方法第19页
    2.6 细菌杀菌工艺的研究第19页
        2.6.1 细菌杀菌温度和压力条件的确定第19页
        2.6.2 细菌杀菌时间条件的确定第19页
        2.6.3 最适杀菌条件下物料的杀菌效果第19页
    2.7 霉菌杀菌工艺的研究第19页
        2.7.1 霉菌杀菌温度条件的确定第19页
        2.7.2 霉菌杀菌时间条件的确定第19页
    2.8 加工前后对物料性质的影响第19-22页
        2.8.1 糊化度测定第19-20页
        2.8.2 水分含量测定第20页
        2.8.3 挥发性成分测定及影响第20-21页
        2.8.4 菌体和物料微观结构观察第21-2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2-38页
    3.1 蒸汽杀菌对细菌杀菌效果第22-26页
        3.1.1 温度和压力对细菌的杀菌效果第22-24页
        3.1.2 时间对细菌杀菌效果的影响第24页
        3.1.3 最适杀菌条件对物料杀菌效果的影响第24-26页
    3.2 蒸汽杀菌对霉菌杀菌效果的影响第26-28页
        3.2.1 处理温度对0.15 MPa条件下蒸汽灭杀霉菌效果的研究第26页
        3.2.2 处理时间对170℃、0.15 MPa条件下蒸汽灭杀霉菌效果的研究第26-27页
        3.2.3 最适杀菌条件对物料杀菌效果的影响第27-28页
    3.3 蒸汽杀菌合理性研究第28-31页
        3.3.1 不同处理条件物料糊化度的测定第28-29页
        3.3.2 不同处理条件以及不同时期物料水分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3.3.3 不同处理条件物料挥发性成分鉴定与分析第30-31页
    3.4 蒸汽压差杀菌机理的初步探究第31-38页
        3.4.1 菌体微观结构观察第31-33页
        3.4.2 处理前后物料微观结构观察第33-38页
4 蒸汽杀菌装置的设计第38-39页
    4.1 设计依据第38页
    4.2 装置工作原理第38页
    4.3 装置设计图第38-39页
5 结论第39-40页
    5.1 全文总结第39页
    5.2 论文创新点第39页
    5.3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39-40页
6 展望第40-41页
7 参考文献第41-47页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7-48页
9 致谢第48-49页
附录第49-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aldane链化合物R2BaNiO5(R=Y,Gd)纳米晶的制备及磁性研究
下一篇:二维磁性材料YN2和VS2的自旋输运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