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失独老人精神慰藉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S老人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一) 关于丧亲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 关于政府帮扶弱势老人方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一) 关于失独老人养老困境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关于失独老人精神慰藉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失独老人精神慰藉的研究 | 第15页 |
三、相关文献的简要述评 | 第15-1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6-17页 |
三、访谈法 | 第17页 |
第五节 研究的思路 | 第17页 |
第六节 研究的创新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8页 |
一、失独老人 | 第18页 |
二、精神慰藉 | 第18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优势视角理论 | 第18-19页 |
二、需要层次理论 | 第19-20页 |
三、社会支持理论 | 第20页 |
四、情感依附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北京市通州区失独老人精神需求概况 | 第22-30页 |
第一节 北京市通州区失独老人的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失独老人精神困境与需求分析 | 第23-28页 |
一、失独老人的精神困境分析 | 第23-26页 |
(一) 悲伤、痛苦情绪强烈 | 第24页 |
(二) 自我封闭意识较强 | 第24-25页 |
(三) 精神赡养缺失严重 | 第25-26页 |
二、失独老人精神需求分析 | 第26-28页 |
(一) 精神依附需求 | 第26-27页 |
(二) 情绪疏导需求 | 第27页 |
(三) 价值实现需求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介入失独老人精神慰藉的现状 | 第28-30页 |
一、社会工作者介入失独老人精神慰藉的必要性分析 | 第28-29页 |
二、社会工作者介入失独老人精神慰藉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失独老人精神慰藉个案工作的介入 | 第30-59页 |
第一节 接案 | 第30-33页 |
一、案主的选择 | 第30-32页 |
二、案主的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三、专业关系的建立 | 第33页 |
第二节 预估 | 第33-36页 |
一、资料收集 | 第33-34页 |
二、案主的问题预估 | 第34-35页 |
三、案主的优势预估 | 第35-36页 |
(一) 个人优势 | 第35页 |
(二) 环境优势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制定计划 | 第36-37页 |
一、总目标 | 第36页 |
二、分目标 | 第36-37页 |
第四节 介入过程 | 第37-52页 |
一、第一次介入过程:建立专业关系,了解基本情况 | 第37-39页 |
二、第二次介入过程:倾听案主需求,制定服务目标 | 第39-41页 |
三、第三次介入过程:疏导案主情绪,提高调节能力 | 第41-43页 |
四、第四次介入过程:促进亲情团圆,给予精神陪伴 | 第43-46页 |
五、第五次介入过程:主动联系朋友,重建支持网络 | 第46-48页 |
六、第六次介入过程:融入社会活动,满足尊重需求 | 第48-51页 |
七、第七次介入过程:巩固服务成效,进行结案评估 | 第51-52页 |
第五节 评估 | 第52-57页 |
一、过程评估 | 第52-54页 |
(一) 案主的自我评估 | 第52-53页 |
(二) 社工的观察与评估 | 第53-54页 |
二、结果评估 | 第54-57页 |
(一) 案主的自我评估 | 第54-55页 |
(二) 他人的评估 | 第55-56页 |
(三) 社工的评估 | 第56-57页 |
第六节 结案 | 第57-59页 |
一、解除专业关系 | 第58页 |
二、跟进服务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9-64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9-60页 |
一、社会工作者介入失独老人精神困境至关重要 | 第59页 |
二、差异化服务介入失独老人精神困境势在必行 | 第59页 |
三、优势视角理论介入失独老人精神困境行之有效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60-62页 |
一、建立专门养老机构,满足失独老人诉求 | 第60-61页 |
二、加强服务人员专业化,解决失独老人困境 | 第61页 |
三、加大社会工作介入力度,实现失独老人精准帮扶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反思 | 第62-64页 |
一、服务效果的反思 | 第62页 |
二、介入技巧的反思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