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于推理的高考地理简答题求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13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问答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自动问答系统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基于推理的问答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背景知识 | 第19-32页 |
2.1 自动答题系统应试要求 | 第19-20页 |
2.1.1 图信息标注 | 第19-20页 |
2.1.2 评分标准 | 第20页 |
2.2 回答集程序 | 第20-23页 |
2.2.1 语法 | 第21-22页 |
2.2.2 语义 | 第22-23页 |
2.2.3 求解器 | 第23页 |
2.3 语义理解 | 第23-27页 |
2.3.1 语义角色标注 | 第24页 |
2.3.2 语义依存分析 | 第24页 |
2.3.3 AMR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2.3.4 AMR解析算法 | 第25-27页 |
2.4 本体描述语言 | 第27-31页 |
2.4.1 RDF/RDFS | 第27-28页 |
2.4.2 OWL | 第28-29页 |
2.4.3 SPARQL查询语言 | 第29-31页 |
2.5 WebQA数据集 | 第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高考地理发展条件类简答题分析与表达 | 第32-40页 |
3.1 高考地理简答题分类 | 第32页 |
3.2 发展条件类简答题分析 | 第32-36页 |
3.3 发展条件类题目的表示 | 第36-39页 |
3.3.1 问题表达模型 | 第36-37页 |
3.3.2 题干信息表达模型(QSIRM)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AMRR求解器的设计 | 第40-55页 |
4.1 求解方案简述 | 第40页 |
4.2 AMRR求解器组成结构 | 第40-42页 |
4.3 试题理解模块 | 第42-45页 |
4.3.1 问题要素提取 | 第42页 |
4.3.2 题干信息表达模型解析 | 第42-43页 |
4.3.3 题干事实信息抽取 | 第43-45页 |
4.4 知识拓展模块 | 第45-52页 |
4.4.1 基于本体的查询转化 | 第45-47页 |
4.4.2 知识依赖图构建 | 第47-49页 |
4.4.3 求解原子查询 | 第49页 |
4.4.4 知识依赖图查询 | 第49-50页 |
4.4.5 基于数据集的外部知识扩充 | 第50-52页 |
4.5 知识推理模块 | 第52-53页 |
4.5.1 未知谓词检测 | 第52-53页 |
4.6 答案生成模块 | 第53-54页 |
4.6.1 答案生成模板构建 | 第53-54页 |
4.6.2 AMRR语言模板构建 | 第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AMRR求解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5-65页 |
5.1 AMRR系统设计 | 第55-62页 |
5.1.1 系统框架设计 | 第55-59页 |
5.1.2 AMRR求解器数据库设计 | 第59-62页 |
5.2 系统的实现 | 第62-64页 |
5.2.1 实现环境及使用技术 | 第62页 |
5.2.2 系统运行界面展示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实验评估及应用举例 | 第65-73页 |
6.1 发展条件类题目简述 | 第65页 |
6.2 实验运行环境 | 第65-66页 |
6.3 实验设计 | 第66-68页 |
6.3.1 实验数据集 | 第66页 |
6.3.2 实验评价方式 | 第66-67页 |
6.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6.4 应用举例 | 第68-72页 |
6.5 课题研究启示 | 第7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73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A 题干信息表达模型标注指南 | 第78-85页 |
附录B 题图标注标准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