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整体式桥台PHC管桩基础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无伸缩缝桥梁第9-10页
    1.2 整体式桥台桥梁第10-11页
    1.3 整体桥桩基础第11-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1.3.3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第13-15页
    1.4 课题的提出第15-17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第17-18页
第二章 PHC管桩—土相互作用拟静力试验研究第18-46页
    2.1 试验设计与试件制作第18-24页
        2.1.1 模型桩设计第18-20页
        2.1.2 模型桩制作第20-22页
        2.1.3 土箱第22-24页
        2.1.4 试验用砂土第24页
    2.2 测点布置第24-26页
        2.2.1 应变片第25页
        2.2.2 位移计第25-26页
        2.2.3 土压力计第26页
    2.3 试验装置与加载第26-27页
        2.3.1 试验装置第26-27页
        2.3.2 试验加载第27页
    2.4 试验结果分析第27-45页
        2.4.1 桩身破坏特点第27-29页
        2.4.2 桩身位移第29-30页
        2.4.3 桩身应变第30-33页
        2.4.4 骨架曲线第33-38页
            2.4.4.1 承载能力第33-36页
            2.4.4.2 位移延性第36-38页
        2.4.5 桩身弹性极限弯矩第38-40页
        2.4.6 滞回曲线第40-43页
        2.4.7 桩侧土压力第43-45页
    2.5 本章小节第45-46页
第三章 基于位移的PHC管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方法第46-87页
    3.1 桩身位移计算第46-61页
        3.1.1 应变换算法第46-47页
        3.1.2 曲率-弯矩法第47-50页
        3.1.3 m法第50-56页
        3.1.4 p-y曲线法第56-59页
        3.1.5 回归分析法第59-61页
    3.2 桩侧土压力第61-70页
        3.2.1 m法第61-64页
        3.2.2 p-y曲线法第64-69页
        3.2.3 桩侧土压力计算第69-70页
            3.2.3.1 桩侧土压力分析第69-70页
            3.2.3.2 改进的桩侧土压力计算方法第70页
    3.3 基于位移的桩—土相互作用剪力平衡计算方法第70-77页
        3.3.1 基本概念第70-72页
        3.3.2 算例验证第72-77页
            3.3.2.1 算例一:短期荷载—文献第72-73页
            3.3.2.2 算例二:周期性荷载1—文献第73-76页
            3.3.2.3 算例三:周期性荷载2—本文的试验第76-77页
    3.4 等效刚度计算方法第77-82页
        3.4.1 理论计算第77-79页
        3.4.2 经验公式法第79-82页
    3.5 等效阻尼计算第82-85页
        3.5.1 等效粘滞阻尼比常规算法第82-84页
        3.5.2 结构整体阻尼比理论算法第84-85页
    3.6 本章小节第85-87页
第四章 整体式桥台PHC管桩—土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第87-108页
    4.1 ABAQUS简介第87页
    4.2 有限元建模第87-95页
        4.2.1 单元选择第87-88页
        4.2.2 材料本构第88-92页
            4.2.2.1 混凝土第88-89页
            4.2.2.2 钢材第89页
            4.2.2.3 土体第89-92页
        4.2.3 边界条件与接触第92-93页
        4.2.4 网格划分第93页
        4.2.5 荷载施加第93-95页
            4.2.5.1 桩身预应力第93-94页
            4.2.5.2 地应力平衡第94页
            4.2.5.3 桩顶位移加载第94-95页
    4.3 有限元模型校正第95-98页
    4.4 参数分析第98-105页
        4.4.1 预应力度的影响第98-100页
        4.4.2 壁厚(配筋率)的影响第100-102页
        4.4.3 轴压比的影响第102-105页
    4.5 广义桩一土相互作用简化计算方法第105-106页
    4.6 本章小节第106-108页
结论与展望第108-111页
    研究结论第108-110页
    研究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个人简历第117页
在学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第117页
学术成果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法切向效应的沥青路面层间特性研究
下一篇:刚度和质量偏心设置对混凝土曲线箱梁桥抗倾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