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铁5号线青河路站深基坑支护影响性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选题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基坑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3 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发展现状概述 | 第18-20页 |
1.3.1 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分析 | 第18-19页 |
1.3.2 深基坑工程开挖及围护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3.3 深基坑支护的结构形式 | 第20页 |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3 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基坑结构稳定性理论及基坑支护类型 | 第22-31页 |
2.1 土压力概述 | 第22页 |
2.2 土压力的分析与计算 | 第22-25页 |
2.2.1 主动土压力的分析与计算 | 第22-24页 |
2.2.2 被动土压力的分析计算 | 第24-25页 |
2.2.3 静止土压力 | 第25页 |
2.3 深基坑开挖和支护类型及侧壁的安全等级分类 | 第25-30页 |
2.3.1 深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分类 | 第25-26页 |
2.3.2 深基坑开挖和支护类型 | 第26-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工程周边自然环境 | 第31-45页 |
3.1 工程周边环境及工程简介 | 第31-34页 |
3.1.1 清河路站设计概况 | 第31页 |
3.1.2 主体结构设计参数 | 第31-34页 |
3.2 自然条件 | 第34-37页 |
3.2.1 工程地质特征 | 第34-35页 |
3.2.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5页 |
3.2.3 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 | 第35-36页 |
3.2.4 场地地震效应 | 第36-37页 |
3.3 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 | 第37-39页 |
3.3.1 地下管线情况 | 第37-39页 |
3.3.2 临近构(建)筑物情况 | 第39页 |
3.4 施工方案设计 | 第39-43页 |
3.4.1 车站横向施工缝分段设置原则 | 第39页 |
3.4.2 侧墙水平向施工缝设置原则 | 第39-40页 |
3.4.3 施工工艺流程 | 第40-41页 |
3.4.4 施工步序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深基坑稳定性的三维模拟计算 | 第45-64页 |
4.1 有限元软件MIDASGTS/NX的介绍 | 第45-46页 |
4.2 Midas GTS的数学建模过程 | 第46-49页 |
4.2.1 建立数学模型步骤 | 第46-47页 |
4.2.2 模型单元介绍 | 第47-49页 |
4.3 深基坑工程实例 | 第49-50页 |
4.3.1 车站概况 | 第49页 |
4.3.2 基坑特征 | 第49页 |
4.3.3 荷载 | 第49-50页 |
4.3.4 材料属性定义 | 第50页 |
4.4 工程数值模拟分析 | 第50-55页 |
4.4.1 开挖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50-51页 |
4.4.2 网格划分 | 第51-52页 |
4.4.3 模拟施工工序 | 第52-54页 |
4.4.4 定义约束 | 第54-55页 |
4.5 分析结果研究 | 第55-61页 |
4.5.1 塑性区分析 | 第55页 |
4.5.2 地表沉降分析 | 第55-58页 |
4.5.3 基坑横向应力分布 | 第58页 |
4.5.4 基坑开挖水平侧移分析 | 第58-61页 |
4.6 钢管支撑稳定性分析 | 第61-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坑开挖围护体系稳定性分析 | 第64-73页 |
5.1 内支撑对围护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5.1.1 围护体系稳定性 | 第64-66页 |
5.1.2 开挖过程中合理支撑力分析 | 第66页 |
5.2 钢支撑的刚度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5.3 土层物理性质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性分析 | 第68-72页 |
5.3.1 土层粘聚力对基坑稳定的影响性分析 | 第68-70页 |
5.3.2 土层内摩擦角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70-71页 |
5.3.3 土层弹性模量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