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2.1 BIM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设施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3 BIM在工程量计算中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地铁车站设施管理现状及需求分析 | 第20-30页 |
2.1 地铁设施管理现状 | 第20-22页 |
2.2 地铁车站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2.2.1 设施巡检难以监督 | 第22-24页 |
2.2.2 现场设施定位困难 | 第24-25页 |
2.2.3 手写记录易丢且不可靠 | 第25-27页 |
2.2.4 手动查找资料效率低 | 第27-28页 |
2.3 基于BIM的地铁设施维护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2.3.1 使用移动设备 | 第28-29页 |
2.3.2 建立地铁车站BIM运维模型 | 第29页 |
2.3.3 保存设施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巡检和维修电子记录 | 第29页 |
2.3.4 采用数据库管理设施设备维保相关资料 | 第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BIM的地铁车站设施管理的信息模型研究 | 第30-46页 |
3.1 概述 | 第30页 |
3.2 地铁车站BIM模型 | 第30-42页 |
3.2.1 建模软件 | 第30-32页 |
3.2.2 建模技术 | 第32-42页 |
3.3 地铁车站设施管理运维模型 | 第42-45页 |
3.3.1 设施参数 | 第42-44页 |
3.3.2 设施运维数据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BIM技术在地铁车站运维管理中产生的经济效益 | 第46-52页 |
4.1 应用BIM计算工程量 | 第46-49页 |
4.1.1 应用BIM计算电力电缆工程量 | 第46-48页 |
4.1.2 应用BIM计算地下连续墙水下C30P10混凝土工程量 | 第48-49页 |
4.2 应用传统方法计算工程量 | 第49-51页 |
4.2.1 应用传统方法计算电力电缆工程量 | 第49-51页 |
4.2.2 应用传统方法计算地下连续墙水下C30P10混凝土工程量 | 第51页 |
4.3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地铁车站运维管理应用BIM产生经济效益统计分析 | 第52-104页 |
5.1 应用BIM造成的工程造价差异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52-81页 |
5.1.1 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风水电工程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52-56页 |
5.1.2 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动力配电电缆工程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56-59页 |
5.1.3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动力配电电缆工程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59-64页 |
5.1.4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给排水工程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64-68页 |
5.1.5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风管工程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68-70页 |
5.1.6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踢脚板工程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70-76页 |
5.1.7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栏杆工程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76-81页 |
5.2 应用BIM对缺漏项率、多项率及量差率的影响 | 第81-100页 |
5.2.1 应用BIM对缺漏项率以及多项率的影响 | 第81-89页 |
5.2.2 应用BIM对量差率的影响 | 第89-100页 |
5.3 影响BIM精细度的因素及BIM精细化建议 | 第100-104页 |
5.3.1 结合实际施工过程 | 第100页 |
5.3.2 按照不同工程系统细化建模过程 | 第100-101页 |
5.3.3 确定工程量的上限和下限 | 第101-102页 |
5.3.4 增加BIM软件检查提示功能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4-107页 |
6.1 结论 | 第104-105页 |
6.2 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