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自读课文微探究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三、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微探究教学与自读课文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微探究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结构 | 第15-19页 |
一、 微探究教学的价值取向 | 第15-17页 |
二、 微探究教学的基本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初中自读课文概述与教学现状 | 第19-20页 |
一、 初中自读课文概述 | 第19页 |
二、 初中自读课文的教学现状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初中自读课文微探究教学的应用依据与意义 | 第20-24页 |
一、 初中自读课文微探究教学的理论与事实依据 | 第20-23页 |
二、 初中自读课文微探究教学实践意义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初中自读课文微探究教学的实践策略 | 第25-48页 |
第一节 紧扣教学目标,设置“微小”问题 | 第25-32页 |
一、 分层次设置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备课” | 第25-26页 |
二、 基于核心素养,选取可教点 | 第26-31页 |
三、 对应探究环节,设置子问题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以学生为主体,探究“精微”过程 | 第32-42页 |
一、 指导课前充分预习,对应“最近发展区” | 第32-35页 |
二、 围绕“微问题”,展开合作探究 | 第35-39页 |
三、 控制节奏与时限,保证探究过程的最优化 | 第39-42页 |
第三节 讲求生成课堂,形成“精准”评价 | 第42-46页 |
一、 注重思维启发,关注多重因素 | 第42-45页 |
二、 评价主体多元化,形成动态性评价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初中自读课文微探究教学实践反思与启示 | 第48-53页 |
第一节 初中自读课文微探究教学遭遇挑战 | 第48-49页 |
一、 初中自读课文“微问题”的有效选择 | 第48页 |
二、 初中自读课文微探究教学过程的序列化 | 第48-49页 |
三、 初中自读课文微探究教学学生探究意识的强化 | 第49页 |
第二节 初中自读课文微探究教学实践启示 | 第49-51页 |
一、 深化微探究意识,正确选择“可教点” | 第49-50页 |
二、 巧用教学助具,优化教学过程 | 第50-51页 |
三、 积极对话,培养探究型学生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