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6-17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7-19页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2.1 研究问题 | 第19-2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1.3.2 关键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5-26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8-66页 |
2.1 联盟组合相关研究综述 | 第28-43页 |
2.1.1 联盟组合的理论基础 | 第28-36页 |
2.1.2 联盟组合配置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第36-38页 |
2.1.3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38-43页 |
2.2 知识权力相关研究综述 | 第43-51页 |
2.2.1 企业间网络权力的内涵和来源 | 第43-47页 |
2.2.2 网络权力的核心:知识权力 | 第47-50页 |
2.2.3 权力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 第50-51页 |
2.3 关系学习相关研究综述 | 第51-59页 |
2.3.1 关系学习的内涵 | 第51-53页 |
2.3.2 关系学习与组织学习、组织间学习的异同 | 第53-54页 |
2.3.3 关系学习的维度 | 第54-57页 |
2.3.4 关系学习与企业创新的研究现状 | 第57-59页 |
2.4 合作创新相关研究综述 | 第59-64页 |
2.4.1 合作创新的内涵 | 第59-61页 |
2.4.2 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61-64页 |
2.5 研究述评 | 第64-6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66-76页 |
3.1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的界定及维度 | 第66-71页 |
3.1.1 前瞻规划能力 | 第67-68页 |
3.1.2 组合构建能力 | 第68-69页 |
3.1.3 关系优化能力 | 第69-70页 |
3.1.4 组合协调能力 | 第70-71页 |
3.2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解释 | 第71-74页 |
3.2.1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 第71-72页 |
3.2.2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的路径分析 | 第72-74页 |
3.2.3 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7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76-92页 |
4.1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 | 第76-80页 |
4.1.1 前瞻规划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 | 第76-77页 |
4.1.2 组合构建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 | 第77-78页 |
4.1.3 关系优化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 | 第78-79页 |
4.1.4 组合协调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 | 第79-80页 |
4.2 知识权力的中介作用 | 第80-83页 |
4.2.1 前瞻规划能力与知识权力 | 第80-81页 |
4.2.2 组合构建能力与知识权力 | 第81页 |
4.2.3 关系优化能力与知识权力 | 第81-82页 |
4.2.4 组合协调能力与知识权力 | 第82-83页 |
4.2.5 知识权力与合作创新绩效 | 第83页 |
4.3 关系学习的中介作用 | 第83-87页 |
4.3.1 前瞻规划能力与关系学习 | 第83-84页 |
4.3.2 组合构建能力与关系学习 | 第84-85页 |
4.3.3 关系优化能力与关系学习 | 第85-86页 |
4.3.4 组合协调能力与关系学习 | 第86页 |
4.3.5 关系学习与合作创新绩效 | 第86-87页 |
4.4 外部环境特性的调节作用 | 第87-90页 |
4.4.1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 第88-89页 |
4.4.2 环境包容性的调节作用 | 第89-9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92-114页 |
5.1 实证研究总体思路 | 第92页 |
5.2 问卷设计 | 第92-94页 |
5.2.1 问卷设计原则 | 第92-93页 |
5.2.2 问卷设计过程 | 第93-94页 |
5.2.3 问卷防偏措施 | 第94页 |
5.3 研究变量度量 | 第94-100页 |
5.3.1 自变量:联盟组合管理能力 | 第95-97页 |
5.3.2 中介变量:知识权力与关系学习 | 第97-98页 |
5.3.3 调节变量:外部环境特性 | 第98-99页 |
5.3.4 因变量:合作创新绩效 | 第99-100页 |
5.3.5 控制变量 | 第100页 |
5.4 问卷的预调研 | 第100-107页 |
5.4.1 预测试分析方法 | 第101页 |
5.4.2 预调研数据收集 | 第101-102页 |
5.4.3 预调研样本数据分析 | 第102-107页 |
5.4.4 问卷定稿 | 第107页 |
5.5 样本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 第107-111页 |
5.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第107-108页 |
5.5.2 数据合并的有效性 | 第108-110页 |
5.5.3 样本特征 | 第110-111页 |
5.6 分析方法 | 第111-11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114-148页 |
6.1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114-121页 |
6.1.1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 | 第114-116页 |
6.1.2 知识权力 | 第116-117页 |
6.1.3 关系学习 | 第117-118页 |
6.1.4 外部环境特性 | 第118-120页 |
6.1.5 合作创新绩效 | 第120-121页 |
6.2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影响企业合作创新绩效机理的验证 | 第121-131页 |
6.2.1 数据初步分析 | 第121-122页 |
6.2.2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122-123页 |
6.2.3 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123-125页 |
6.2.4 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125-126页 |
6.2.5 整体模型旳拟合与参数估计 | 第126-129页 |
6.2.6 中介效用的分析与验证 | 第129-130页 |
6.2.7 模型效应分解 | 第130-131页 |
6.3 外部环境特性的调节作用验证 | 第131-137页 |
6.3.1 相关分析 | 第131-133页 |
6.3.2 回归三大问题检验 | 第133页 |
6.3.3 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 第133-137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137-147页 |
6.4.1 实证研究结果汇总 | 第137-139页 |
6.4.2 联盟组合管理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讨论 | 第139-143页 |
6.4.3 知识权力、关系学习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讨论 | 第143-144页 |
6.4.4 外部环境特性的调节效应讨论 | 第144-14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48-154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48-149页 |
7.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 第149-153页 |
7.2.1 理论贡献 | 第149-151页 |
7.2.2 实践启示 | 第151-153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78页 |
附录 | 第178-18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