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关键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15-17页 |
1.3.1 企业价值的概念 | 第15-16页 |
1.3.2 实物期权的概念 | 第16页 |
1.3.3 实物期权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5.1 创新 | 第18页 |
1.5.2 不足 | 第18-20页 |
2 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比较分析 | 第20-25页 |
2.1 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述评 | 第20-23页 |
2.1.1 收益法 | 第20-21页 |
2.1.2 市场法 | 第21页 |
2.1.3 成本法 | 第21-22页 |
2.1.4 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22-23页 |
2.2 实物期权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源起与发展 | 第23-24页 |
2.3 传统价值评估法与实物期权法的比较分析 | 第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3 实物期权理论在高新技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25-32页 |
3.1 高新技术企业及其并购的特点 | 第25-27页 |
3.1.1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 第25-26页 |
3.1.2 高新技术企业并购的特点 | 第26-27页 |
3.2 传统评估方法在高新技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局限性 | 第27-29页 |
3.2.1 收益法的局限性 | 第27-28页 |
3.2.2 市场法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3.2.3 成本法的局限性 | 第29页 |
3.3 实物期权法对高新技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的完善 | 第29-30页 |
3.4 小结 | 第30-32页 |
4 Y企业并购价值分析 | 第32-37页 |
4.1 案例背景概述 | 第32-33页 |
4.1.1 G企业概况 | 第32-33页 |
4.1.2 Y企业概况 | 第33页 |
4.2 并购动机 | 第33-34页 |
4.3 并购价值的构成 | 第34-35页 |
4.3.1 Y企业独立价值 | 第34页 |
4.3.2 实物期权价值 | 第34-35页 |
4.4 小结 | 第35-37页 |
5 Y企业并购价值测算 | 第37-58页 |
5.1 Y企业独立价值测算 | 第37-52页 |
5.1.1 方法选择 | 第37-40页 |
5.1.2 具体测算 | 第40-52页 |
5.2 实物期权价值的测算 | 第52-55页 |
5.2.1 模型选择 | 第52-53页 |
5.2.2 具体测算 | 第53-55页 |
5.3 评估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4 小结 | 第56-58页 |
6 主要结论及相关建议 | 第58-6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6.2 相关建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