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新时期近代史研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引领与渗透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3页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选题缘由第9-10页
        (二)选题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和范式的变迁——以主要研究范式变迁为例第13-19页
    一、革命与现代化:两种范式之争第13-15页
        (一)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的争论概述第13-14页
        (二)两种范式的分歧和争论第14-15页
    二、“冲击—反应”范式与中国中心视角第15-17页
        (一)“冲击—反应”范式第15页
        (二)中国中心视角第15-16页
        (三)两种视角的分歧及产生的影响第16-17页
    三、“自下而上”看历史的社会史范式第17-19页
        (一)社会史范式的兴起和内涵第17-18页
        (二)社会史范式的历史学影响第18-19页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和实践的诸多变化第19-25页
    一、中国近代史研究问题的位移第19-21页
        (一)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第19页
        (二)由政治经济向文化社会转变第19-20页
        (三)由上层向下层的转移第20-21页
    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视角,新问题第21-23页
        (一)一元视角——多元视角第21-22页
        (二)老事件提出新问题第22页
        (三)新研究提出的问题第22-23页
    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视域与新方法第23-25页
        (一)过去忽视的问题现在纳入研究范围第23页
        (二)历史学研究方法的拓展第23-24页
        (三)社会科学方法的引入第24-25页
第三章 高中历史教学引入史学新成果的必要性与现状分析第25-33页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对引入史学研究成果的需求第25-27页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需要学术研究力量的介入第25页
        (二)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反映史学研究的方向趋势第25-26页
        (三)实现中学和高校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需求第26-27页
    二、高中历史教学引入史学研究成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27-30页
        (一)适度性原则第27页
        (二)一致性原则第27-28页
        (三)求真性原则第28页
        (四)启发性原则第28-30页
    三、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对近代史研究成果引入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第30-33页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对近代史研究成果引入的现状陈述第30-31页
        (二)高中历史教学引入近代史研究成果现状的原因分析第31-33页
第四章 高中历史教学对近代史研究新进展的适应和变革第33-45页
    一、中国近代史研究新进展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引领与渗透第33-36页
        (一)近代史研究成果对教材中过时或片面观点的纠正第33页
        (二)近代史研究新成果引领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第33-35页
        (三)史学研究新成果引领教科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第35-36页
    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对近代史研究新成果的引入第36-39页
        (一)近代史研究新成果的引入对高中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第36-37页
        (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对新成果的引入——史料教学法的应用第37-38页
        (三)学生合作探究型学习对近代史研究新成果的引入第38-39页
    三、高中历史教学与近代史研究新进展联动的教学案例举析第39-45页
        (一)高中历史教学对近代史研究共识观点引入的案例举析第39-41页
        (二)高中历史教学对近代史研究史料成果引入的案例举析第41页
        (三)高中历史教学对近代史研究争论观点引入的案例举析第41-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后记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特性变化研究
下一篇:乡村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研究--以安徽省小岗村和宏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