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相关研究的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关于审计期望差距定义的相关研究文献 | 第13-14页 |
1.2.2 关于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文献 | 第14-15页 |
1.2.3 关于审计业绩的衡量的相关研究文献 | 第15-16页 |
1.2.4 关于审计业绩影响因素分析的相关研究文献 | 第16-17页 |
1.2.5 关于研究结论的相关研究文献 | 第17-18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概述及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1-37页 |
2.1 审计期望差距及其影响 | 第21-26页 |
2.1.1 审计期望差距的概念 | 第21-24页 |
2.1.2 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 | 第24-26页 |
2.2 审计环境与审计供求理论 | 第26-37页 |
2.2.1 审计环境 | 第26-28页 |
2.2.2 审计供求理论 | 第28-37页 |
第3章 审计期望差距的审计业绩评价指标分析 | 第37-45页 |
3.1 审计业绩的本质特征 | 第37页 |
3.2 审计业绩的影响因素 | 第37-43页 |
3.2.1 审计主体因素 | 第38-40页 |
3.2.2 审计客体因素 | 第40-41页 |
3.2.3 审计环境因素 | 第41-43页 |
3.3 评价审计业绩的一般指标 | 第43-45页 |
第4章 审计期望差距的审计业绩评价标准实证分析 | 第45-67页 |
4.1 审计业绩评价模型 | 第45-46页 |
4.2 评价模型的变量相关性假设 | 第46-47页 |
4.3 评价模型变量的设计 | 第47-50页 |
4.3.1 被解释变量 | 第47页 |
4.3.2 解释变量 | 第47-49页 |
4.3.3 控制变量 | 第49-50页 |
4.4 分析样本的确定 | 第50-54页 |
4.5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4-57页 |
4.5.1 虚拟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4.5.2 连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5-57页 |
4.6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4.7 待验证模型回归分析 | 第59-65页 |
4.7.1 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59页 |
4.7.2 模型的检验 | 第59-65页 |
4.8 实证结论 | 第65-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5.2 相关建议 | 第67-68页 |
5.3 研究的不足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