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8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8-9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一、TPACK相关研究概述 | 第10-16页 |
(一)TPACK理论框架 | 第10-13页 |
(二)数学教学中TPACK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二、小学立体几何相关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一)小学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分析 | 第16-17页 |
(二)小学立体几何教学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文献述评及启示 | 第18-20页 |
第3章 基于TPACK的小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分析 | 第20-28页 |
一、课程标准分析 | 第20-21页 |
二、TPACK元素分析 | 第21-22页 |
(一)核心元素分析 | 第21页 |
(二)复合元素分析 | 第21-22页 |
三、基于TPACK的小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 | 第22-28页 |
(一)多元联系动态化策略 | 第22-23页 |
(二)认知过程视觉化策略 | 第23-26页 |
(三)认知结果明辨化策略 | 第26-28页 |
第4章 基于TPACK的小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 第28-47页 |
一、引言 | 第28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28页 |
(二)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三)被试概况 | 第29页 |
(四)实验假设 | 第29页 |
三、实验设计 | 第29-30页 |
(一)实验模式 | 第29页 |
(二)实验自变量特征 | 第29-30页 |
(三)实验因变量 | 第30页 |
(四)实验无关变量 | 第30页 |
四、实验过程 | 第30-31页 |
(一)实验准备 | 第30页 |
(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30-31页 |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46页 |
(一)实验前测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 第31页 |
(二)实验后测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三)实验班好于对照班的结果讨论 | 第32-46页 |
六、实验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基于TPACK的小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的课例研究 | 第47-56页 |
一、引言 | 第47页 |
二、课例分析 | 第47-52页 |
(一)导入片段实录与分析 | 第47-48页 |
(二)新授片段实录与分析 | 第48-51页 |
(三)结束片段实录与分析 | 第51-52页 |
三、教学设计 | 第52-56页 |
(一)设计分析 | 第52-53页 |
(二)设计过程 | 第53-54页 |
(三)教学反思 | 第54-5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 第56-5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6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56-57页 |
三、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71页 |
附录1《展开与折叠》的前测材料 | 第61-62页 |
附录2《展开与折叠》的后测材料 | 第62-63页 |
附录3《展开与折叠》章节教学的调查问卷(学生) | 第63-65页 |
附录4《展开与折叠》章节教学的调查问卷(教师) | 第65-67页 |
附录5《展开与折叠》章节教学的访谈提纲(学生) | 第67-68页 |
附录6《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 第68-71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