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0-12页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1.3.2 论文的框架 | 第10-1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24页 |
2.1 供应管理相关理论概念 | 第12-13页 |
2.2 供应管理系统的主要绩效指标介绍 | 第13-17页 |
2.2.1 产品交货周期 | 第13页 |
2.2.2 客户订单缺货 | 第13-14页 |
2.2.3 呆滞库存 | 第14-15页 |
2.2.4 剩余库存 | 第15-17页 |
2.3 对供应管理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 第17-20页 |
2.3.1 销售预测及订单量的变化 | 第17-19页 |
2.3.2 原材料的采购周期 | 第19页 |
2.3.3 生产周期 | 第19页 |
2.3.4 运输周期 | 第19页 |
2.3.5 产能 | 第19-20页 |
2.4 相关供应管理改善的理论和方法 | 第20-24页 |
2.4.1 高效供应链和敏捷供应链 | 第20-22页 |
2.4.2 库存控制及优化 | 第22-24页 |
第3章 D公司网络交换机供应管理系统运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4-43页 |
3.1 D公司简介 | 第24页 |
3.2 D公司供应管理系统介绍 | 第24-32页 |
3.2.1 D公司对销售预测更新和未履订单的管理 | 第27页 |
3.2.2 D公司基于10天库存的全球供应模式 | 第27-29页 |
3.2.3 D公司供应商的采购件的供应运作 | 第29-31页 |
3.2.4 D公司当前网络交换机产品的全球份额 | 第31-32页 |
3.3 低成本可持续供货面临挑战 | 第32-37页 |
3.3.1 网络交换机的可持续供货 | 第32-34页 |
3.3.2 网络交换机的呆滞库存及剩余库存 | 第34-37页 |
3.4 供应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3页 |
3.4.1 D公司供应商对需求变化的反应不及时 | 第37页 |
3.4.2 D公司现有的履单模式比较单一 | 第37-39页 |
3.4.3 D公司供应商在采购原材料过程中具有风险 | 第39-41页 |
3.4.4 D公司产品线过于复杂 | 第41-43页 |
第4章 D公司网络交换机供应管理系统改善方案 | 第43-61页 |
4.1 增强对需求的反馈和响应 | 第43-46页 |
4.1.1 30/60/90天销售预测准确度报告的设计和运用 | 第43-44页 |
4.1.2 全球需求观察清单报告的设计和运用 | 第44页 |
4.1.3 每周期初报告 | 第44-46页 |
4.2 多种履单模式及其选用 | 第46-56页 |
4.2.1 优化库存天数的履单模式 | 第46-48页 |
4.2.2 最小/最大库存履单模式 | 第48-50页 |
4.2.3 接单采购履单模式 | 第50-51页 |
4.2.4 L5履单模式 | 第51页 |
4.2.5 海空运输 | 第51-52页 |
4.2.6 不同履单模式的选用 | 第52-56页 |
4.3 增强供应链的分析及规避风险 | 第56-58页 |
4.4 D公司产品线的精简 | 第58-61页 |
第5章 供应管理系统改进的总结及预测 | 第61-65页 |
5.1 改进后对需求和响应速度的总结和预测 | 第61页 |
5.2 改进后对订单缺货和库存指标的总结和预测 | 第61-62页 |
5.3 改进后对供应链风险规避的总结和预测 | 第62页 |
5.4 改进后对公司产品线的精简的总结和预测 | 第62-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