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亲社会行为概念 | 第11页 |
2.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 第11-12页 |
3.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操作性定义 | 第12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分类 | 第12-13页 |
2.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点 | 第13-14页 |
3.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特点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4.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5.亲社会行为行为的测量 | 第16-17页 |
6.培养及引导 | 第17-18页 |
7.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19-2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5页 |
1.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3.研究工具 | 第21-24页 |
4.研究程序 | 第24-25页 |
(四)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三、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特点的观察结果 | 第26-36页 |
(一)亲社会行为类型分布特点 | 第26-27页 |
(二)不同类型亲社会行为的特点 | 第27-36页 |
1.合作行为特点 | 第27-29页 |
2.分享行为的特点 | 第29-31页 |
3.安慰行为的特点 | 第31-33页 |
4.助人行为的特点 | 第33-34页 |
5.公德行为的特点 | 第34-36页 |
四、幼儿亲社会行为特点的影响因素 | 第36-46页 |
(一)大班幼儿亲社会行类型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二)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情境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三)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特点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3页 |
(四)大班幼儿在亲社会行为发生后情感体验特点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6页 |
五、教育建议 | 第46-50页 |
(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有利亲社会行为发生的环境 | 第46-47页 |
1.管理者应规范办园理念做到社会性方面培养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 | 第46页 |
2.幼儿园应优化幼儿园资源在亲社会行为培养方面的合理配置 | 第46-47页 |
3.幼儿园应为家园合力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提供条件支持 | 第47页 |
(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氛围 | 第47-48页 |
1.教师应注重自身社会性的发展,努力提高亲社会意识 | 第47页 |
2.教师应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融入一日生活的所有情境 | 第47-48页 |
3.教师应培养相亲相爱的班集体 | 第48页 |
(三)家庭应满足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需要 | 第48-50页 |
1.家长应加强亲子间亲社会行为的交流,密切亲子关系 | 第48页 |
2.家长应配合教师,积极参与家园亲社会行为培养方面的合作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一)研究结果 | 第50页 |
(二)本研究的不足 | 第50页 |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1 | 第54-57页 |
附录2 | 第57-58页 |
附录3 | 第58-59页 |
附录4 | 第59-60页 |
附录5 | 第60-61页 |
附录6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