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系统论文--给水、卫生系统论文

抗润湿静电纺丝膜制备及其膜蒸馏脱盐性能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8-46页
    1.1 引言第18-19页
    1.2 膜蒸馏及静电纺丝膜概述第19-33页
        1.2.1 膜蒸馏研究进展第19-27页
        1.2.2 静电纺丝膜研究进展第27-33页
    1.3 抗润湿静电纺丝膜研究进展第33-42页
        1.3.1 本体掺杂法第33-39页
        1.3.2 表面改性法第39-41页
        1.3.3 纳米纤维改性法第41-42页
    1.4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42-46页
2 静电纺丝膜的制备与表征第46-52页
    2.1 实验材料第46页
    2.2 实验仪器设备第46-47页
    2.3 静电纺丝膜制备第47-48页
    2.4 物化性质表征第48-50页
    2.5 分离性能测试第50-52页
3 纳米碳颗粒改性静电纺丝膜制备及膜蒸馏脱盐性能研究第52-66页
    3.1 前言第52-53页
    3.2 实验部分第53-54页
        3.2.1 纳米碳颗粒分散液的制备第53页
        3.2.2 纳米碳颗粒改性膜的制备第53-54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54-63页
        3.3.1 纳米碳颗粒改性对膜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第54-58页
        3.3.2 纳米碳颗粒改性对膜疏水性影响第58-61页
        3.3.3 改性前后膜蒸馏脱盐性能变化第61-63页
        3.3.4 膜蒸馏对膜表面形貌影响第63页
    3.4 小结第63-66页
4 碳纳米管改性静电纺丝膜制备及膜蒸馏脱盐性能研究第66-84页
    4.1 前言第66页
    4.2 实验部分第66-67页
        4.2.1 CNT改性膜的制备第66-67页
        4.2.2 CNT在膜表面稳定性测试第67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67-82页
        4.3.1 CNT改性对膜形貌和结构影响第67-73页
        4.3.2 CNT改性对膜疏水性影响第73-75页
        4.3.3 改性前后膜蒸馏脱盐性能变化第75-79页
        4.3.4 CNT在膜表面稳定性第79-82页
    4.4 小结第82-84页
5 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静电纺丝膜制备及膜蒸馏脱盐性能研究第84-98页
    5.1 前言第84页
    5.2 实验部分第84-86页
        5.2.1 聚二印基硅氧烷改性膜的制备第84-85页
        5.2.2 膜的疏水稳定性测试第85-86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86-96页
        5.3.1 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对膜形貌和结构影响第86-90页
        5.3.2 改性膜的基团和元素组成第90-92页
        5.3.3 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对膜疏水性的影响第92-94页
        5.3.4 改性前后膜蒸馏脱盐性能变化第94-96页
    5.4 小结第96-98页
6 膜蒸馏中静电纺丝膜润湿机理及通量恢复研究第98-110页
    6.1 前言第98页
    6.2 实验部分第98-99页
        6.2.1 膜的清洗第98-99页
        6.2.2 润湿膜浸出实验第99页
    6.3 结果和讨论第99-108页
        6.3.1 静电纺丝膜连续真空膜蒸馏运行特点第99-100页
        6.3.2 润湿膜的性质变化第100-102页
        6.3.3 润湿机理分析第102-105页
        6.3.4 膜蒸馏通量恢复研究第105-108页
    6.4 小结第108-110页
7 静电纺丝膜在膜蒸馏法船用海水淡化中的可行性分析第110-120页
    7.1 前言第110页
    7.2 工艺探究第110-118页
        7.2.1 船舶废热估算第110-111页
        7.2.2 静电纺丝膜在膜蒸馏中的防润湿设计第111-113页
        7.2.3 静电纺丝膜面积计算第113-114页
        7.2.4 热负荷估算第114-115页
        7.2.5 超滤预处理工艺设计第115-118页
    7.3 小结第118-120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20-124页
    8.1 结论第120-121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21页
    8.3 不足和展望第121-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44页
作者简介第1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PU并行的DEM-FEM方法研究及其在越野轮胎沙地行驶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无油螺杆膨胀机的船舶柴油机烟气余热ORC系统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