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可变限速控制 | 第11-13页 |
1.3.2 协同控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 | 第17-36页 |
2.1 交通流基本参数 | 第17-19页 |
2.2 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 | 第19页 |
2.3 高速公路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 | 第19-22页 |
2.4 基于 RBF 神经网络的动态交通流预测模型 | 第22-25页 |
2.5 交通流模型仿真研究 | 第25-35页 |
2.6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路段可变限速控制技术研究 | 第36-56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可变限速控制的影响因素 | 第37页 |
3.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可变限速控制 | 第37-55页 |
3.3.1 模糊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 第37-38页 |
3.3.2 基本模糊系统的模型 | 第38-45页 |
3.3.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可变限速控制系统结构 | 第45页 |
3.3.4 路段可变限速控制的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实现 | 第45-52页 |
3.3.5 仿真研究 | 第52-55页 |
3.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区域路网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 第56-96页 |
4.1 交通饱和流的定义和判断 | 第56-57页 |
4.2 交通诱导分流的启动条件 | 第57页 |
4.3 交通诱导分流的有效性分析 | 第57-59页 |
4.3.1 求解 k 条路径问题 | 第57-58页 |
4.3.2 可替代路径的有效性分析问题 | 第58-59页 |
4.4 发生拥堵时路网的分流需求 | 第59-60页 |
4.5 区域路网协同控制技术 | 第60-74页 |
4.5.1 大系统理论 | 第61-67页 |
4.5.2 基于大系统理论的多路段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 第67-74页 |
4.6 算例仿真研究 | 第74-94页 |
4.7 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6页 |
5.2 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