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梁桥最大悬臂状态与成桥状态地震反应研究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 第8-10页 |
1.1.1 连续刚构桥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 第8-10页 |
1.1.2 连续刚构桥的前景 | 第10页 |
1.2 施工方法 | 第10-12页 |
1.3 地震灾害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桥梁抗震的基本理论与抗震研究的完善性 | 第14-22页 |
2.1 概述 | 第14-16页 |
2.2 桥梁抗震的几种分析方法 | 第16-20页 |
2.2.1 静力法 | 第16-17页 |
2.2.2 反应谱分析法 | 第17-19页 |
2.2.3 时程分析法 | 第19-20页 |
2.3 地震发生的随机性以及施工阶段抗震的必要性 | 第20页 |
2.4 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模型的建立及自振特性计算 | 第22-43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2页 |
3.2 桩土相互作用 | 第22-25页 |
3.3 桥梁力学模型建立 | 第25-27页 |
3.4 桥梁自振计算原理 | 第27-28页 |
3.5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第28-42页 |
3.6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地震响应分析 | 第43-66页 |
4.1 反应谱选择 | 第43-45页 |
4.2 反应谱分析 | 第45-54页 |
4.2.1 计算结果 | 第45-51页 |
4.2.2 图形对比 | 第51-54页 |
4.2.3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4.3 时程分析验证 | 第54-64页 |
4.3.1 地震波选择原则 | 第54-55页 |
4.3.2 本文地震波选择 | 第55-57页 |
4.3.3 计算结果与图形对比 | 第57-64页 |
4.3.4 数据分析 | 第64页 |
4.4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单双薄壁桥墩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66-88页 |
5.1 单双薄壁桥墩性能 | 第66-67页 |
5.1.1 单双薄壁概述 | 第66页 |
5.1.2 单双薄壁墩理论分析 | 第66-67页 |
5.2 双薄壁桥墩模型建立及分析 | 第67-79页 |
5.2.1 双薄壁桥墩模型建立 | 第67-69页 |
5.2.2 双薄壁桥墩模型分析结果 | 第69-79页 |
5.3 单双薄壁墩成桥模型数据对比 | 第79-82页 |
5.4 T 构单双薄壁墩模型数据对比 | 第82-86页 |
5.5 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