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人地协调观的体现及教材使用策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1-27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国际背景 | 第11-12页 |
| 2.国内背景 | 第12-13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国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1.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2.技术路线 | 第19页 |
| (五)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 1.概念界定 | 第19-25页 |
| 2.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一、地理教材用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依据 | 第27-30页 |
| (一)从教材的本质看 | 第27-28页 |
| (二)从教材的价值看 | 第28页 |
| (三)从教材改革的方向看 | 第28-30页 |
| 二、高中地理必修2中人地协调观的体现 | 第30-56页 |
| (一)高中地理必修2中体现人地协调观的知识内容 | 第30-39页 |
| 1.知识内容的选择 | 第30-37页 |
| 2.知识体系的构建 | 第37-39页 |
| (二)高中地理必修2中人地协调观的呈现形式 | 第39-51页 |
| 1.文字 | 第40-41页 |
| 2.图像 | 第41-44页 |
| 3.活动 | 第44-48页 |
| 4.案例 | 第48-49页 |
| 5.问题研究 | 第49-51页 |
| (三)高中地理必修2中人地协调观的体现程度 | 第51-55页 |
| 1.体现程度划分标准 | 第51-53页 |
| 2.体现程度分析 | 第53-55页 |
| (四)教材体现人地协调观的不足 | 第55-56页 |
| 1.教材数据来源的时效性较差 | 第55页 |
| 2.教材设计趣味性不足 | 第55页 |
| 3.缺乏乡土地理的课程资源 | 第55-56页 |
| 三、教材使用策略 | 第56-75页 |
| (一)教师优化使用教材的策略 | 第56-63页 |
| 1.激活教材知识,更新课文内容 | 第56-57页 |
| 2.运用课堂导入,激发人地关系意识 | 第57-58页 |
| 3.创设教学情境,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 | 第58-60页 |
| 4.设计典型案例,探究人地协调观 | 第60-61页 |
| 5.创新作业形式,深化人地协调观 | 第61-63页 |
| (二)创新教学设计 | 第63-75页 |
| 1.《人口的数量变化》创新教学设计 | 第64-67页 |
| 2.《城市化》创新教学设计 | 第67-71页 |
| 3.《工业的区位选择》创新教学设计 | 第71-75页 |
| 四、结论 | 第75-77页 |
| (一)基本结论 | 第75-76页 |
| (二)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附录一 | 第80-81页 |
| 附录二 | 第81-82页 |
| 附录三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