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1 现实依据 | 第10页 |
1.1.2 理论依据 | 第10-11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1.2.1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2 言语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1 “中国风”歌词特点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2 “中国风”歌词教育教学意义的研究 | 第14页 |
1.3.3 “中国风”流行音乐歌词对初中生言语文化影响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初中生喜爱“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调查及分析 | 第17-23页 |
2.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17-18页 |
2.1.1 调查对象 | 第17页 |
2.1.2 调查内容 | 第17-18页 |
2.2 “中国风”流行音乐在初中生之间流行的原因调查及分析 | 第18-20页 |
2.2.1 流行音乐的大众化 | 第19页 |
2.2.2 传播媒介的普及 | 第19页 |
2.2.3 适切初中生心理诉求的需要 | 第19-20页 |
2.3 “中国风”流行音乐歌词的语用调查与分析 | 第20-23页 |
2.3.1 “中国风”歌词使用的场合 | 第21页 |
2.3.2 “中国风”歌词使用的言语对象 | 第21-23页 |
3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歌词研究 | 第23-30页 |
3.1 “中国风”歌词的语言特色 | 第23-28页 |
3.1.1 “中国风”歌词的古典诗词的借鉴 | 第23-24页 |
3.1.2 “中国风”歌词的古典意象的借鉴与意境的营造 | 第24-25页 |
3.1.3 “中国风”歌词的主要修辞手法分析 | 第25-27页 |
3.1.4 “中国风”歌词语言形式建构的特点 | 第27-28页 |
3.2 “中国风”歌词的文化特色 | 第28-30页 |
4 “中国风”流行音乐歌词对初中生言语文化的影响 | 第30-34页 |
4.1 “中国风”歌词对初中生言语文化的正面影响 | 第30-32页 |
4.1.1 丰富初中生的语言积累 | 第30-31页 |
4.1.2 影响初中生的言语行为方式 | 第31页 |
4.1.3 诱导初中生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价值追求 | 第31-32页 |
4.1.4 提升初中生的歌词审美鉴赏力 | 第32页 |
4.2 “中国风”歌词对初中生言语文化的负面影响 | 第32-34页 |
4.2.1 导致初中生语用的不规范 | 第32-33页 |
4.2.2 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发展 | 第33-34页 |
5 关于“中国风”歌词影响初中生言语文化的思考 | 第34-41页 |
5.1 将“中国风”歌词融入语文教学 | 第34-37页 |
5.1.1 语料——“中国风”歌词融入词汇教学 | 第34-35页 |
5.1.2 语法——“中国风”歌词融入语法教学 | 第35-36页 |
5.1.3 语用——“中国风”歌词融入修辞、诗歌、作文教学 | 第36-37页 |
5.2 关于初中生的言语价值观的思考 | 第37-39页 |
5.2.1 规范性与差异性 | 第37-38页 |
5.2.2 平实性与生动性 | 第38-39页 |
5.3 关于初中生的言语行为的思考 | 第39-41页 |
5.3.1 规范与指导 | 第39-40页 |
5.3.2 尊重与鼓励 | 第40-41页 |
6 结论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
附录 B:“中国风”流行音乐歌词对初中生言语文化影响的调查问卷 | 第47-49页 |
附录 C:“中国风”流行音乐歌词对初中生言语文化影响的访谈提纲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