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2011—2017年贵阳市中考文言文试题命题现状及特点 | 第15-32页 |
第一节 贵阳市语文中考的情况概述 | 第15-17页 |
一、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发展历程概述 | 第15-16页 |
二、贵阳市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命题依据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中考文言文试题考查形式内容现状及特点 | 第17-26页 |
一、中考文言文试题考查形式现状及特点 | 第17-20页 |
二、中考文言文试题考查内容现状及特点 | 第20-26页 |
第三节 中考文言文试题具体考查知识点现状及特点 | 第26-32页 |
一、客观类题型考查知识点现状及特点 | 第27-29页 |
二、主观类题型考查知识点现状及特点 | 第29-32页 |
第二章 2011—2017年贵阳市中考文言文试题评析 | 第32-46页 |
第一节 文言文试题与《语文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 第32-36页 |
一、与课程理念一致性分析 | 第32-33页 |
二、与课程目标一致性分析 | 第33-35页 |
三、与课程评价一致性分析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文言文试题与《考试说明》能力层级对应关系分析 | 第36-39页 |
一、“识记”能力层级对应关系分析 | 第37-38页 |
二、“理解”能力层级对应关系分析 | 第38页 |
三、“运用”能力层级对应关系分析 | 第38-39页 |
四、“评价”能力层级对应关系分析 | 第39页 |
第三节 试题参与主体对文言文试题的评价与看法 | 第39-41页 |
一、一线教师对于文言文试题的评价与看法 | 第40-41页 |
二、学生对于文言文试题的评价与看法 | 第41页 |
第四节 中考文言文试题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一、试题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具有片面性 | 第42页 |
二、试题与《考试说明》的匹配度不够 | 第42-43页 |
三、试题具有模式化倾向 | 第43-44页 |
四、试题具有明显的单一性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关于贵阳市中考文言文试题的建议及思考 | 第46-57页 |
第一节 对中考文言文试题的命制建议 | 第46-51页 |
一、强化试题与命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一致性 | 第46-48页 |
二、采取多角度、灵活化的命题方式,加大文言文试题考查比例 | 第48-49页 |
三、改善试题单一化,构建多元化命题内容 | 第49-51页 |
第二节 由中考文言文试题的带来的教学启示 | 第51-57页 |
一、树立文言“教”与“学”的积极理念 | 第52-53页 |
二、提高文言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 第53-55页 |
三、注重文言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