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对区域品牌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制度和资源理论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 1.1.1 现实背景 | 第7-8页 |
| 1.1.2 理论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问题 | 第9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2.1 区域品牌化 | 第11-12页 |
| 2.1.1 区域品牌化 | 第11-12页 |
| 2.1.2 区域品牌化的机理 | 第12页 |
| 2.2 区域品牌化中的组织参与行为 | 第12-13页 |
| 2.2.1 组织信念 | 第12-13页 |
| 2.2.2 组织参与行为 | 第13页 |
| 2.3 区域品牌绩效 | 第13-14页 |
| 2.4 研究新视角:制度理论及资源理论 | 第14-16页 |
| 2.4.1 制度理论 | 第14-15页 |
| 2.4.2 资源基础理论 | 第15页 |
| 2.4.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16-36页 |
| 3.1 质性研究 | 第16-27页 |
| 3.1.1 资料收集 | 第16-20页 |
| 3.1.1.1 文献研究 | 第16-18页 |
| 3.1.1.2 案例研究 | 第18-19页 |
| 3.1.1.3 小组访谈 | 第19-20页 |
| 3.1.2 逐级编码 | 第20-24页 |
| 3.1.2.1 开放式编码 | 第20-22页 |
| 3.1.2.2 主轴编码 | 第22-23页 |
| 3.1.2.3 选择性编码 | 第23-24页 |
| 3.1.3 概念化模型解释 | 第24-27页 |
| 3.1.3.1 政治规制趋同力 | 第24-25页 |
| 3.1.3.2 集群规范趋同力 | 第25-26页 |
| 3.1.3.3 文化认知趋同力 | 第26-27页 |
| 3.2 研究模型与假设 | 第27-30页 |
| 3.2.1 研究模型 | 第27页 |
| 3.2.2 研究假设 | 第27-30页 |
| 3.3 实证检验 | 第30-36页 |
| 3.3.1 研究概念的测量 | 第30-34页 |
| 3.3.1.1 测量问项及来源 | 第30-33页 |
| 3.3.1.2 测量方法 | 第33-34页 |
| 3.3.2 资料收集与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34-36页 |
| 3.3.2.1 资料收集 | 第34页 |
| 3.3.2.2 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34-36页 |
| 4 结果分析 | 第36-49页 |
| 4.1 测量结果评价 | 第36-46页 |
| 4.1.1 信度分析 | 第37-38页 |
| 4.1.2 效度分析 | 第38-46页 |
| 4.2 模型评价 | 第46-47页 |
| 4.3 假设验证 | 第47-49页 |
| 5 结果讨论 | 第49-51页 |
| 5.1 区域品牌化组织趋同力量表的检验结果 | 第49-50页 |
| 5.2 假设检验结果 | 第50-51页 |
| 6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录 | 第56-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