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语音学论文--朗诵法、演讲术论文

非语言符号在舞台朗诵中的影响力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绪论第10-14页
 (一) 选题缘起第10-11页
 (二) 文献综述第11-12页
 (三) 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 创新之处第13-14页
一、 非语言符号的概述第14-18页
 (一) 非语言符号的含义及类型第14-15页
  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第14页
  2.体态符号第14-15页
  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第15页
 (二) 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功能第15-18页
  1.表述和理解功能第15-16页
  2.传达功能第16页
  3.思考功能第16-18页
二、 舞台朗诵的特点以及对语言表达的要求第18-22页
 (一) 舞台朗诵的概述第18-19页
 (二) 舞台朗诵中声音表现技巧的阐述第19-21页
 (三) 舞台朗诵中角色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第21-22页
三、 舞台朗诵中非语言符号的表现形式第22-30页
 (一) 体态符号在舞台朗诵中的表现以及传播作用第22-25页
  1.手势的运用第22-23页
  2.眼神的运用第23-24页
  3.表情的变化第24-25页
 (二)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在舞台朗诵中的运用以及传播作用第25-30页
  1.音乐的选择及表现力第25-26页
  2.仪表的装饰及表现力第26-27页
  3.舞台道具的选择和应用对朗诵的影响第27-30页
四、 在舞台朗诵中运用非语言符号所展现的传播效果第30-36页
 (一) 当前国内各种舞台朗诵节目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及传播力度第30-33页
  1.以央视“新年新诗会”为代表的“轻歌曼舞”型第30-31页
  2.以“齐越朗诵节”为代表的“活力表现”型第31-33页
 (二) 非语言符号融入舞台朗诵中的意义第33-36页
  1.提升了舞台朗诵本身的观赏性第33页
  2.再现了朗诵者的角色真实性第33-34页
  3.满足了受众对于朗诵者所要表现出的个性期待第34-36页
五、 朗诵者在运用非语言符号过程中的误区及其负面影响第36-38页
 (一) 角色定位错误导致的影响第36页
 (二) 分寸把握不当导致的影响第36-38页
六、 提升舞台朗诵中非语言符号运用能力的方法第38-42页
 (一) 树立正确的角色分析能力第38页
 (二) 培养正确的情感表达能力第38-39页
 (三) 加强表演基本功的训练第39-40页
 (四) 把握好受众的审美倾向第40-42页
结语第42-44页
注释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贴语中修辞格的运用与功能探析
下一篇:慧琳《一切经音羲》会意俗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