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TEM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TEM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数据来源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威胁与差错管理 | 第16-24页 |
2.1 差错与威胁模型的构成 | 第17页 |
2.2 威胁 | 第17-19页 |
2.2.1 威胁的定义 | 第17页 |
2.2.2 威胁的诱发因素 | 第17-18页 |
2.2.3 威胁的分类 | 第18-19页 |
2.3 机组差错 | 第19-23页 |
2.3.1 机组差错的定义 | 第19-20页 |
2.3.2 机组差错的诱发因素 | 第20-21页 |
2.3.3 人为差错分类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基于威胁与差错的编码 | 第24-28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3.2 威胁、机组差错以及非预期航空器状态分类 | 第24-27页 |
3.3 原始数据编码 | 第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相关性分析 | 第28-38页 |
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29-30页 |
4.2 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4.3 威胁、机组差错、非预期航空器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7页 |
4.3.1 相关系数的选择 | 第31-32页 |
4.3.2 威胁与机组差错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4.3.3 威胁与非预期航空器状态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4.3.4 机组差错与非预期航空器状态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构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威胁与差错关系模型 | 第38-52页 |
5.1 贝叶斯理论 | 第38-39页 |
5.2 贝叶斯推理算法 | 第39-40页 |
5.2.1 精确推理算法 | 第39页 |
5.2.2 近似推理算法 | 第39-40页 |
5.3 威胁、机组差错、非预期航空器状态的贝叶斯估计 | 第40-44页 |
5.3.1 威胁与机组差错的贝叶斯估计 | 第40-42页 |
5.3.2 机组差错与非预期航空器状态的贝叶斯估计 | 第42-43页 |
5.3.3 威胁与非预期航空器状态的贝叶斯估计 | 第43-44页 |
5.4 贝叶斯模型构建 | 第44-50页 |
5.4.1 确定网络节点的内容 | 第45-46页 |
5.4.2 确定网络节点的关系 | 第46页 |
5.4.3 确定节点事件的概率 | 第46-50页 |
5.5 模型预测性检验 | 第50页 |
5.6 威胁与差错之间关系 | 第50-52页 |
5.6.1 威胁与机组差错的关系 | 第50-51页 |
5.6.2 威胁、机组差错与非预期航空器状态的关系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民航安全管理建议 | 第52-55页 |
6.1 对于威胁或机组差错的应对措施 | 第52-53页 |
6.1.1 威胁的应对建议 | 第52-53页 |
6.1.2 机组差错的应对建议 | 第53页 |
6.2 对于相关部门的管理建议 | 第53-55页 |
6.2.1 针对航空公司的管理建议 | 第53-54页 |
6.2.2 针对机场的管理建议 | 第54页 |
6.2.3 针对事故资料收集的建议 | 第54-5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