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现状 | 第11-13页 |
1.3.1 PinS程序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PinS程序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创新 | 第13-16页 |
1.4.1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4.2 课题的创新性 | 第14页 |
1.4.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PinS程序设计规范 | 第16-29页 |
2.1 PinS程序离场 | 第16-21页 |
2.1.1 PinS离场-“目视条件下实施”的直线目视段 | 第17-18页 |
2.1.2 PinS离场-“目视条件下实施”的机动目视段 | 第18-20页 |
2.1.3 PinS离场-“VFR条件下实施”的目视段 | 第20页 |
2.1.4 PinS离场仪表航段 | 第20-21页 |
2.2 PinS RNP APCH进近程序 | 第21-29页 |
2.2.1 终端区准则 | 第22-23页 |
2.2.2 保护区边界 | 第23页 |
2.2.3 起始进近航段 | 第23-24页 |
2.2.4 中间进近航段 | 第24页 |
2.2.5 最后进近航段 | 第24-25页 |
2.2.6 复飞航段 | 第25页 |
2.2.7 带有“目视条件下实施”指令的PinS进近程序 | 第25-28页 |
2.2.8 带“VFR条件下实施”指令的PinS进近程序目视航段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新津机场概况及PinS程序设计规范选择 | 第29-33页 |
3.1 新津机场概况 | 第29-31页 |
3.1.1 新津机场的地理位置和管理资料 | 第30页 |
3.1.2 新津机场气候特征及资料 | 第30页 |
3.1.3 新津机场直升机着陆区域资料 | 第30-31页 |
3.2 新津机场PinS进离场程序标准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 程序设计依据 | 第32-33页 |
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及民航法规、标准 | 第32页 |
3.3.2 国际民航组织附件、文件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新津机场PinS程序设计研究 | 第33-68页 |
4.1 设计方案总体分析 | 第33-38页 |
4.1.1 机场地形及障碍物数据 | 第34-35页 |
4.1.2 航行数据 | 第35页 |
4.1.3 空域环境和相邻机场 | 第35-36页 |
4.1.4 总体方案 | 第36-38页 |
4.2 FATO 02 方向进场和进近程序设计 | 第38-48页 |
4.2.1 FATO 02 方向进场 | 第39-41页 |
4.2.2 起始进近航段XJ806点进近 | 第41-43页 |
4.2.3 中间进近航段 | 第43-45页 |
4.2.4 最后进近航段 | 第45-46页 |
4.2.5 PinS目视航段 | 第46-47页 |
4.2.6 PinS复飞航段 | 第47-48页 |
4.3 FATO 20 方向进场和进近程序设计 | 第48-57页 |
4.3.1 FATO 20 方向进场 | 第49-50页 |
4.3.2 起始进近航段XJ810点进近 | 第50-52页 |
4.3.3 中间进近航段 | 第52-54页 |
4.3.4 FATO 02 方向最后进近 | 第54-55页 |
4.3.5 PinS目视航段 | 第55页 |
4.3.6 PinS复飞航段 | 第55-57页 |
4.4 FATO 02 方向离场程序设计 | 第57-60页 |
4.4.1 PinS离场目视航段 | 第57-58页 |
4.4.2 PinS离场仪表航段 | 第58-60页 |
4.5 FATO 20 方向离场程序设计 | 第60-64页 |
4.5.1 PinS离场目视航段 | 第61-62页 |
4.5.2 PinS离场仪表航段 | 第62-64页 |
4.6 结论 | 第64页 |
4.7 数据库编码表 | 第64-65页 |
4.8 程序图和保护区图 | 第65页 |
4.9 PinS程序试飞安排 | 第65-68页 |
第五章 PinS程序保护区自动绘制 | 第68-82页 |
5.1 VBA基础 | 第68-69页 |
5.2 PinS保护区自动绘制设计思路 | 第69页 |
5.3 VBA语言实现PinS保护区自动化绘制 | 第69-73页 |
5.3.1 绘制函数的封装 | 第69-72页 |
5.3.2 条件分支 | 第72页 |
5.3.3 保护区颜色设置 | 第72-73页 |
5.3.4 图层的设置 | 第73页 |
5.4 软件介绍 | 第73-76页 |
5.5 程序准确性的验证 | 第76-82页 |
5.5.1 验证直升机场的基本数据 | 第76-77页 |
5.5.2 进离场航迹描述 | 第77-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