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1-29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弥补行为的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自我宽恕的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心理适应的研究综述 | 第22-29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 第29-33页 |
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2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3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4 研究意义 | 第30页 |
·理论意义 | 第30页 |
·实践意义 | 第30页 |
5 研究程序 | 第30-33页 |
第三部分 青少年弥补行为问卷的修订 | 第33-4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2 青少年弥补行为问卷的初步预测 | 第33-38页 |
·初试问卷的形成 | 第33-34页 |
·预测 | 第34-38页 |
3 正式问卷的编制 | 第38-41页 |
·被试 | 第38-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4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41-43页 |
·信度分析 | 第41页 |
·效度分析 | 第41-43页 |
第四部分 青少年自我宽恕问卷的修订 | 第43-5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3页 |
2 青少年自我宽恕问卷的初步预测 | 第43-46页 |
·初始问卷的形成 | 第43-44页 |
·预测 | 第44-46页 |
3 正式问卷的编制 | 第46-48页 |
·被试 | 第46页 |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48-51页 |
·信度分析 | 第48页 |
·效度分析 | 第48-51页 |
第五部分 工读生与普通中学生弥补行为、自我宽恕、心理适应的对比研究 | 第51-55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研究工具 | 第51-52页 |
·研究对象 | 第52页 |
·统计方法 | 第52页 |
3 研究结果 | 第52-55页 |
·工读生与普通中学生弥补行为状况比较 | 第52页 |
·工读生与普通中学生自我宽恕状况比较 | 第52-53页 |
·工读生与普通中学生心理适应状况比较 | 第53-55页 |
第六部分 工读生弥补行为、自我宽恕和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 | 第55-6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5页 |
·研究工具 | 第55页 |
·研究对象 | 第55页 |
·研究方法 | 第55页 |
3 研究结果 | 第55-63页 |
·工读生弥补行为、自我宽恕与心理适应的相关 | 第55-58页 |
·自我宽恕在弥补行为和心理适应间的中介作用 | 第58-63页 |
第七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63-73页 |
1 青少年弥补行为问卷的修订 | 第63-64页 |
2 青少年自我宽恕问卷的修订 | 第64-65页 |
3 工读生与普通中学生在弥补行为、自我宽恕和心理适应状况的差异 | 第65-68页 |
·工读生与普通中学生的弥补行为状况差异 | 第65-66页 |
·工读生与普通中学生自我宽恕状况差异 | 第66-67页 |
·工读生与普通中学生心理适应状况差异 | 第67-68页 |
4 自我宽恕在弥补行为和心理适应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68-70页 |
·弥补行为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分析 | 第68页 |
·弥补行为与自我宽恕的关系分析 | 第68页 |
·自我宽恕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分析 | 第68-69页 |
·工读生自我宽恕在弥补行为与心理适应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69-70页 |
5 建议 | 第70-73页 |
第八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1 研究结论 | 第73页 |
2 研究创新 | 第73-74页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后记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