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道德情绪的特点及其与宽恕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道德情绪(moral emotion) | 第12-19页 |
·道德情绪的概念 | 第12-13页 |
·道德情绪的分类 | 第13-16页 |
·道德情绪的理论 | 第16-17页 |
·道德情绪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宽恕 | 第19-24页 |
·宽恕的内涵及定义 | 第19-20页 |
·宽恕的类型 | 第20-21页 |
·宽恕的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宽恕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自尊 | 第24-26页 |
3 研究内容与总体设计 | 第26-30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6页 |
·研究假设 | 第26-28页 |
·在不同情境中,中学生道德情绪体验的特点 | 第26-27页 |
·在不同的道德情绪体验下,中学生宽恕行为的特点 | 第27页 |
·道德情绪、自尊与宽恕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27-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30页 |
·理论意义 | 第28页 |
·实践意义 | 第28-30页 |
4 研究过程 | 第30-36页 |
·问卷的编制 | 第30-31页 |
·开放式调查 | 第30页 |
·故事编制 | 第30-31页 |
·故事情境中材料的设计 | 第31页 |
·故事情境后问题的设计 | 第31页 |
·问卷的预测 | 第31-33页 |
·预测群体 | 第31页 |
·预测工具 | 第31-32页 |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32-33页 |
·正式实测 | 第33-36页 |
·被试 | 第33页 |
·研究工具 | 第33页 |
·实测要求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36页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6-54页 |
·道德情绪反应的分析 | 第36-43页 |
·道德情绪反应的差异检验 | 第36-41页 |
·不同移情水平的被试道德情绪差异检验 | 第41-43页 |
·宽恕程度的分析 | 第43-49页 |
·宽恕程度的差异检验 | 第43-48页 |
·相同情境下,宽恕他人与寻求宽恕之间的对比研究 | 第48-49页 |
·道德情绪与宽恕的相关分析 | 第49-51页 |
·中学生气愤、自尊和宽恕他人的关系研究 | 第51-54页 |
·中学生气愤、自尊和宽恕他人的相关分析 | 第51页 |
·自尊在气愤和宽恕他人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51-54页 |
6 研究讨论 | 第54-58页 |
·中学生道德情绪的特点讨论 | 第54-55页 |
·不同伤害类型中道德情绪体验的强度分析 | 第54页 |
·不同同伴类型中道德情绪体验的强度分析 | 第54-55页 |
·不同移情水平中道德情绪的强度分析 | 第55页 |
·中学生宽恕的特点讨论 | 第55-56页 |
·不同伤害类型中宽恕的程度分析 | 第55-56页 |
·不同同伴类型中宽恕的程度分析 | 第56页 |
·不同年级学生的宽恕的程度分析 | 第56页 |
·不同性别的学生宽恕的程度分析 | 第56页 |
·中学生气愤、自尊与宽恕他人的分析 | 第56-58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8-59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