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连续切换全向轮及其移动机器人的各向异性分析及优化控制

致谢第9-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第15-17页
1 绪论第17-31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7页
    1.2 全向轮及其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简史第17-19页
    1.3 全向轮结构分析第19-22页
        1.3.1 球轮第19-20页
        1.3.2 正交轮第20页
        1.3.3 驱动全向轮第20-21页
        1.3.4 Mecanum轮第21-22页
        1.3.5 连续切换轮第22页
    1.4 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与优化第22-25页
    1.5 移动机器人控制技术第25-27页
    1.6 面临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第27-28页
    1.7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8-31页
2 连续切换全向轮结构与布局方式第31-41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连续切换全向轮及其机器人驱动单元的结构设计第31-34页
    2.3 连续切换全向轮移动机器人的布局方式第34-40页
        2.3.1 全向轮与系统速度的映射关系第34-35页
        2.3.2 多轮驱动的轮子布局选择第35-40页
    2.4 小结第40-41页
3 移动机器人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41-53页
    3.1 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第41-42页
    3.2 硬件部分的设计第42-49页
        3.2.1 电机与电机驱动器第42-44页
        3.2.2 主控器与电机驱动器的通讯第44-46页
        3.2.3 主控器第46-47页
        3.2.4 传感器第47-49页
    3.3 软件部分的设计第49-52页
        3.3.1 程序设计框图第49-51页
        3.3.2 单个电机控制程序第51-52页
    3.4 小结第52-53页
4 连续切换全向轮及其移动机器人的自锁特性第53-68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连续切换全向轮的摩擦特性第54-57页
        4.2.1 连续切换全向轮的摩擦类型第54-55页
        4.2.2 两类摩擦的摩擦系数测量第55-57页
    4.3 连续切换全向轮的自锁特性第57-60页
    4.4 移动机器人的自锁特性第60-67页
        4.4.1 移动机器人的受力分析第60-62页
        4.4.2 移动机器人在平面上的自锁特性第62-63页
        4.4.3 移动机器人在斜面上的自锁特性第63-67页
    4.5 小结第67-68页
5 全向轮移动机器人运动的各向相异性及稳定性分析第68-83页
    5.1 引言第68-69页
    5.2 各向相异性分析第69-77页
        5.2.1 车体速度各向异性分析第69-72页
        5.2.2 车体加速度各向异性分析第72-77页
    5.3 运动稳定性分析第77-82页
    5.4 小结第82-83页
6 移动机器人运动方式的优化控制第83-100页
    6.1 问题提出第83-86页
    6.2 移动机器人各向运动受力分析第86-87页
    6.3 移动机器人各向可控性分析第87-89页
    6.4 移动机器人运动力矩分配的研究第89-93页
        6.4.1 移动机器人沿α为45°方向运动第89-90页
        6.4.2 移动机器人沿X_M方向运动第90-93页
    6.5 基于PI控制器的移动机器人速度与电机输出力矩控制第93-100页
        6.5.1 小结第99-100页
7 基于效率最大化的移动机器人力矩控制第100-115页
    7.1 引言第100-101页
    7.2 车体总功率P分析第101-105页
    7.3 车体动力学方程第105-106页
    7.4 力矩分配方式的比较第106-111页
        7.4.1 直线运动第106-108页
        7.4.2 曲线运动第108-110页
        7.4.3 原地旋转第110-111页
    7.5 实验分析第111-114页
        7.5.1 直线运动第111-112页
        7.5.2 曲线运动第112-113页
        7.5.3 原地旋转第113-114页
    7.6 小结第114-115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15-117页
    8.1 结论第115页
    8.2 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5页
个人简历第12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第125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参与项目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对数均值回复模型的VIX建模
下一篇:弦支穹顶的弹塑性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