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基于车轮侧偏的汽车转向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3-15页
2 汽车低速转向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15-33页
    2.1 汽车驱、从动轮力学模型分析第15-16页
    2.2 汽车力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第16-26页
        2.2.1 前驱汽车的力学模型建立第16-18页
        2.2.2 前驱汽车的力学模型的求解第18-21页
        2.2.3 后驱汽车的力学模型建立第21-23页
        2.2.4 后驱汽车的力学模型求解第23-24页
        2.2.5 模型算例第24-26页
    2.3 汽车力学模型的图解法分析第26-30页
    2.4 汽车力学模型中各作用力的图解法分析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 汽车转向理想线的研究第33-53页
    3.1 汽车转向基本要求及轮胎的侧偏现象第33-37页
        3.1.1 阿克曼转向原理第33-34页
        3.1.2 轮胎的侧偏现象第34-35页
            3.1.2.1 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刚性车轮的滚动第34页
            3.1.2.2 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弹性车轮的滚动第34-35页
        3.1.3 修正阿克曼原理第35-37页
    3.2 汽车转向理想线的定义第37页
    3.3 轮胎的侧偏刚度第37-39页
    3.4 前驱汽车的前轮侧偏线第39-43页
    3.5 前驱汽车的理想线第43-45页
    3.6 后驱汽车的前轮侧偏线第45-48页
    3.7 后驱汽车的转向理想线第48-49页
    3.8 前、后驱汽车转向侧偏线对比第49-51页
    3.9 汽车转向理想线研究的价值第51-52页
    3.10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汽车转向中心的研究第53-65页
    4.1 后驱汽车等效三轮模型的建立第53-58页
    4.2 后驱汽车四轮模型第58-62页
    4.3 汽车转向中心的研究价值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5 EPS转向实验台转向试验研究第65-79页
    5.1 EPS转向实验台第65页
    5.2 EPS转向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65-71页
        5.2.1 EPS转向试验台的结构组成第65-68页
        5.2.2 EPS转向试验台的工作原理第68-71页
    5.3 转向试验器具介绍第71-73页
    5.4 试验实施及结果分析第73-76页
        5.4.1 实验方案介绍及实验条件第73-74页
        5.4.2 试验结果分析第74-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9页
6 总结和展望第79-81页
    6.1 总结第79-80页
    6.2 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制动和悬架系统的车辆稳定性分层集成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浮动车大规模轨迹点数据挖掘的路径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