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艺美学论文

探析朱迪斯·巴特勒性别美学思想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5页
    0.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0.1.1 国外研究现状第8-9页
        0.1.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2页
    0.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0.3 研究方法第13页
    0.4 研究创新点第13-15页
1 巴特勒性别美学的理论渊源第15-19页
    1.1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第15-16页
    1.2 德里达的反复、引用理论第16-17页
    1.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第17-19页
2 巴特勒性别美学的内蕴与特征第19-26页
    2.1 生理性别的文化建构性第19-22页
        2.1.1 性别观念的重新审视第19-21页
        2.1.2 性别审美视角的别样解读第21-22页
    2.2 社会性别呈现的操演性第22-26页
        2.2.1 表演与性别操演第23-24页
        2.2.2 以言行事与性别操演第24-26页
3 巴特勒的性别美学践行第26-37页
    3.1 回归身体为主体的美学实践第26-30页
        3.1.1 身体作为认识对象的工具第27-28页
        3.1.2 身体作为审美欣赏与倡导自主权的载体第28-30页
    3.2 作为美学新质的性别规范第30-33页
        3.2.1 性别规范概念的辨析与界定第30-31页
        3.2.2 性别规范——作为政治美学规范下的身体第31-33页
    3.3 性别美学视域下的安提戈涅第33-37页
        3.3.1 黑格尔:亲缘关系即伦理关系第33-34页
        3.3.2 拉康:亲缘关系即规范关系第34-35页
        3.3.3 巴特勒:变形、错位的亲缘关系第35-37页
4 作为一种新型的审美文化研究方式第37-44页
    4.1 挑战传统的异性恋文化霸权第37-40页
        4.1.1 挑战异性恋与同性恋两分结构第37-38页
        4.1.2 打破传统身份认同的思维方式第38-40页
    4.2 注重“怪异”群体情感的人文关怀第40-44页
        4.2.1 打破异性恋矩阵,扩大亲缘关系范围第40-42页
        4.2.2 性别的重写,一种新的性别平等观得以承认第42-44页
结束语第44-45页
附录 1第45-47页
附录 2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类型与分析:公共艺术视野中的“门”
下一篇:伽达默尔效果历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