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俗字与俗文字学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敦煌俗字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20页 |
一、敦煌文献校勘历史 | 第12-13页 |
二、敦煌俗字形体研究历史 | 第13-17页 |
三、敦煌俗字偏旁部件相通、相混规律研究 | 第17-2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一章 敦煌俗字偏旁研究的意义 | 第21-56页 |
第一节 敦煌俗字偏旁研究是汉字学研究极为重要的部分 | 第21-37页 |
一、敦煌俗字偏旁研究帮助了解汉字形体的由来 | 第21-28页 |
二、敦煌俗字偏旁部件的变化有助于探求简化字源头 | 第28-30页 |
三、敦煌俗字偏旁书写的变化对汉字体系有深远的影响 | 第30-37页 |
第二节 为正确校释敦煌文献和其他出土文献提供参考 | 第37-44页 |
第三节 帮助认识汉字偏旁变化的若干规律 | 第44-51页 |
第四节 敦煌俗字偏旁分析法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 | 第51-56页 |
第二章 敦煌俗字偏旁部件变化例及成因 | 第56-153页 |
第一节 敦煌俗字偏旁部件变化例 | 第56-148页 |
第二节 敦煌俗字偏旁部件变化成因 | 第148-153页 |
第三章 敦煌俗字偏旁部件通用、混同例及成因 | 第153-186页 |
第一节 敦煌俗字偏旁部件通用例 | 第153-157页 |
一、意义相近(相同)的形旁替换 | 第153页 |
二、意义相关的形旁替换 | 第153-157页 |
第二节 敦煌俗字偏旁部件(包括整字)混同例 | 第157-186页 |
一、偏旁部件混同例 | 第158-183页 |
二、整字的混同例 | 第183-186页 |
第四章 敦煌俗字偏旁替换规律总结 | 第186-199页 |
一、整体与部分、部分与全局的关系 | 第186-190页 |
二、某一事物与其功能、属性的关系 | 第190-192页 |
三、同属某一大类的并列关系 | 第192-195页 |
四、身体部位与其动作产生的结果关系,强调身体部位 | 第195-196页 |
五、动作与动作发出的主体关系,强调动作 | 第196页 |
六、工具与工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 第196-197页 |
七、物与物的类属关系 | 第197-198页 |
八、通过联想,二者之间存在相似性或者由某一物体联想到其具有的特征 | 第198-19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展望 | 第199-207页 |
参考文献 | 第207-210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210-211页 |
致谢 | 第211-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