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欠驱动双足机器人动态步行规划与抗扰动控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33页
        1.2.1 双足机器人研究现状第20-27页
        1.2.2 双足机器人运动规划研究现状第27-30页
        1.2.3 双足机器人抗扰动控制研究现状第30-33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3页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33-36页
        1.4.1 本文研究思路第33-34页
        1.4.2 本文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欠驱动双足机器人虚拟力控制建模第36-56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欠驱动平面双足机器人虚拟力控制建模第37-45页
        2.2.1 欠驱动平面双足机器人单腿支撑相建模第37-41页
        2.2.2 欠驱动平面双足机器人双腿支撑相建模第41-45页
        2.2.3 欠驱动平面双足机器人飞行相建模第45页
    2.3 欠驱动仿人机器人虚拟力控制建模第45-55页
        2.3.1 欠驱动仿人机器人单腿支撑相建模第47-52页
        2.3.2 欠驱动仿人机器人双腿支撑相建模第52-55页
        2.3.3 欠驱动仿人机器人飞行相建模第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欠驱动平面双足机器人站立抗扰动控制第56-80页
    3.1 引言第56-58页
    3.2 欠驱动平面双足机器人站立平衡控制第58-63页
        3.2.1 站立相运动方程第58-59页
        3.2.2 平衡控制的稳定轨道第59-61页
        3.2.3 理论最大平衡恢复能力第61-63页
    3.3 同时平衡控制和姿态恢复第63-73页
        3.3.1 过身体质心的外力扰动恢复第63-66页
        3.3.2 外力矩扰动恢复第66-69页
        3.3.3 不过身体质心的外力扰动恢复第69-73页
    3.4 仿真与实验第73-78页
        3.4.1 平衡控制实验第73-74页
        3.4.2 姿态恢复实验第74-75页
        3.4.3 同时平衡控制和姿态恢复实验第75-77页
        3.4.4 LQR控制实验第77-78页
    3.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四章 欠驱动平面双足机器人动态行走规划与抗扰动控制第80-102页
    4.1 引言第80-81页
    4.2 欠驱动平面双足机器人水平运动规律分析第81-85页
        4.2.1 单腿支撑相水平运动规律分析第81-84页
        4.2.2 双腿支撑相水平运动规律分析第84-85页
    4.3 欠驱动平面双足机器人动态行走运动规划第85-92页
        4.3.1 稳态行走时的水平运动轨迹规划第86-89页
        4.3.2 行走速度控制第89-92页
    4.4 欠驱动平面双足机器人的实时落脚点控制第92-94页
    4.5 实验验证第94-100页
        4.5.1 匀速行走实验第94-95页
        4.5.2 变速行走实验第95-97页
        4.5.3 抗外力扰动实验第97-99页
        4.5.4 未知台阶扰动实验第99-100页
    4.6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膝踝协调驱动的平面双足机器人短跑运动规划第102-116页
    5.1 引言第102-103页
    5.2 平面双足机器人短跑运动规划第103-107页
        5.2.1 带脚板平面双足机器人的简化模型第103-104页
        5.2.2 基于虚拟力控制的平面双足机器人短跑运动规划第104-106页
        5.2.3 支撑腿内部运动不可控现象与分析第106-107页
    5.3 膝踝协调驱动第107-110页
        5.3.1 虚拟力和支撑腿做功(功率)分析第107-109页
        5.3.2 踝关节角速度跟随控制第109页
        5.3.3 双足机器人短跑运动规划控制框图第109-110页
    5.4 实验与分析第110-115页
        5.4.1 支撑腿内部运动不可控问题第111页
        5.4.2 平面双足机器人动态稳定的短跑运动第111-112页
        5.4.3 提高双足机器人运动速度第112-114页
        5.4.4 减轻膝关节驱动负担第114-115页
    5.5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六章 欠驱动仿人机器人动态行走规划与抗扰动控制第116-142页
    6.1 引言第116-117页
    6.2 欠驱动仿人机器人水平运动规律分析第117-120页
    6.3 欠驱动仿人机器人侧向运动规划第120-128页
        6.3.1 侧向运动相变图轨迹规划第120-126页
        6.3.2 侧向跨步移动规划第126-128页
    6.4 基于落脚点策略的仿人机器人抗扰动控制第128-133页
        6.4.1 落脚点实时调整第128-129页
        6.4.2 单步抗侧向扰动控制第129-130页
        6.4.3 多步抗侧向扰动控制第130-132页
        6.4.4 扰动发生时刻的影响第132-133页
    6.5 实验与分析第133-141页
        6.5.1 稳态行走实验第135-136页
        6.5.2 抗侧向扰动实验第136-138页
        6.5.3 抗双向扰动实验第138-140页
        6.5.4 未知台阶扰动实验第140-141页
    6.6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42-146页
    7.1 总结第142-143页
    7.2 展望第143-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个人简介第156-1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4,5-三羟基苯甲酸甲酯抑制番茄青枯病菌的机制及防病作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直觉模糊理论的信任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