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地震对PC连续刚构桥悬臂新浇筑混凝土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国内新浇混凝土抗震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内新浇混凝土抗震研究现状第9-12页
    1.3 课题的提出与本文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1 课题的提出第12页
        1.3.2 本文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新浇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第13-18页
    2.1 新浇混凝土特点第13页
    2.2 新浇混凝土特性的影响因素第13-15页
        2.2.1 混凝土龄期第13-14页
        2.2.2 水泥品种第14页
        2.2.3 配合比第14-15页
    2.3 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第15-18页
        2.3.1 混凝土的特定龄期第15页
        2.3.2 初凝时间第15-16页
        2.3.3 终凝时间第16-18页
第三章 地震对未凝固混凝土的影响及相应的补强措施第18-31页
    3.1 振动对新浇混凝土的影响第18页
        3.1.1 抗压强度第18页
        3.1.2 弹性模量第18页
        3.1.3 超声波速第18页
    3.2 新浇混凝土震后补强分析第18-21页
        3.2.1 震后补强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3.2.2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结机理第19-20页
        3.2.3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技术第20-21页
    3.3 大树大桥震后关键节段补强的措施分析第21-31页
        3.3.1 地震后5号节段混凝土缺陷检测第21-28页
        3.3.2 该节段处理措施第28-31页
第四章 大树大桥成桥荷载试验第31-71页
    4.1 大树大桥工程概况第31-32页
    4.2 主桥静力荷载试验第32-60页
        4.2.1 测试方法和检测仪器第32页
        4.2.2 控制截面及测点布置第32-36页
        4.2.3 试验荷载及加载工况第36-59页
            4.2.3.1 设计控制荷载第36页
            4.2.3.2 试验荷载第36-37页
            4.2.3.3 主桥静力试验工况及荷载效率第37-38页
            4.2.3.4 加载车布置第38-40页
            4.2.3.5 根据加载后实测的挠度与设计计算的挠度的对比值如下表第40-50页
            4.2.3.6 应力检测结果第50-58页
            4.2.3.7 裂缝检测结果第58-59页
        4.2.4 静力荷载检测结果分析第59-60页
            4.2.4.1 结构刚度第59页
            4.2.4.2 结构强度第59页
            4.2.4.3 结构抗裂性能第59-60页
    4.3 主桥动力荷载试验第60-69页
        4.3.1 测试方法和检测仪器第60-61页
            4.3.1.1 动力特性测定试验第60页
            4.3.1.2 跑车试验第60页
            4.3.1.3 刹车试验第60页
            4.3.1.4 主要检测设备第60-61页
        4.3.2 测点布置第61页
        4.3.3 试验工况第61-62页
        4.3.4 试验结果第62-69页
            4.3.4.1 振型计算结果第62-63页
            4.3.4.2 自振特性实测结果第63-65页
            4.3.4.3 行车动力响应第65-69页
        4.3.5 试验结果分析第69页
    4.4 荷载试验结论及建议第69-71页
        4.4.1 试验结论第69-70页
        4.4.2 建议第70页
        4.4.3 试运行后效果第70-71页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页
    5.2 建议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水平评价研究--以嘉禾县城乡公交一体化为例
下一篇:基坑开挖对既有连拱隧道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