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灰姑娘》汉译哈台词与“灰”题旨译解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0.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0.2 研究动态与现状 | 第10-14页 |
0.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哈译本电影《灰姑娘》与翻译 | 第16-21页 |
1.1 电影《灰姑娘》简介 | 第16页 |
1.2 哈译本电影《灰姑娘》台词翻译特点 | 第16-18页 |
1.2.1 词汇特点 | 第16-17页 |
1.2.2 语感特点 | 第17页 |
1.2.3 修辞风格 | 第17-18页 |
1.3 哈译本电影《灰姑娘》台词翻译指巧 | 第18-21页 |
1.3.1 通俗易懂 | 第19页 |
1.3.2 幽默风趣 | 第19页 |
1.3.3 逻辑清晰 | 第19-20页 |
1.3.4 语气亲切 | 第20-21页 |
第二章《灰姑娘》之“灰”题旨译解 | 第21-24页 |
2.1“sur(灰)”与《灰姑娘》之“灰” | 第21-22页 |
2.1.1“sur(灰)”翻译 | 第21页 |
2.1.2 《灰姑娘》之“灰” | 第21-22页 |
2.2《灰姑娘》之“灰”翻译原则 | 第22-24页 |
2.2.1 准确性 | 第22页 |
2.2.2 真实性 | 第22页 |
2.2.3 独特性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哈译本电影《灰姑娘》台词翻译方法与技巧 | 第24-32页 |
3.1 翻译方法 | 第24-27页 |
3.1.1 直译法 | 第24-25页 |
3.1.2 意译法 | 第25-27页 |
3.1.3 音译法 | 第27页 |
3.2 翻译技巧 | 第27-32页 |
3.2.1 增词法 | 第27-28页 |
3.2.2 减词法 | 第28-29页 |
3.2.3 替代法 | 第29-30页 |
3.2.4 对应法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哈译本电影《灰姑娘》翻译问题与成因 | 第32-38页 |
4.1 哈译本电影《灰姑娘》翻译问题 | 第32-36页 |
4.1.1 信息缺失 | 第32-33页 |
4.1.2 术语不统一 | 第33-34页 |
4.1.3 误译现象 | 第34-35页 |
4.1.4 文体形式缺失 | 第35-36页 |
4.1.5 漏译现象 | 第36页 |
4.2 哈译本电影《灰姑娘》翻译问题成因 | 第36-38页 |
4.2.1 译者个性因素 | 第36-37页 |
4.2.2 词汇表达因素 | 第37页 |
4.2.3 文体差异因素 | 第37页 |
4.2.4 译者修养因素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哈译本《灰姑娘》台词翻译优化对策 | 第38-41页 |
5.1 忠实原文 | 第38页 |
5.2 术语统一 | 第38页 |
5.3 选词恰当 | 第38-39页 |
5.4 风格等效 | 第39页 |
5.5 提升译者素养 | 第39-41页 |
第六章 童话翻译原则与译者特殊要求 | 第41-45页 |
6.1 童话翻译原则 | 第41-43页 |
6.1.1 忠实性 | 第41-42页 |
6.1.2 教育性 | 第42页 |
6.1.3 童趣性 | 第42页 |
6.1.4 连贯性 | 第42-43页 |
6.2 童话翻译对译者特殊要求 | 第43-45页 |
6.2.1 通晓童话翻译特点 | 第43页 |
6.2.2 熟知儿童心理状态 | 第43-44页 |
6.2.3 严谨对待童话翻译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9页 |
附录1《灰姑娘》汉译哈台词微语料库 | 第49-58页 |
附录2 国际音标对照表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