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网络化研发组织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企业组织结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界面管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2.1 网络化研发组织的界定及构成 | 第15-19页 |
2.1.1 网络化研发组织的概念及特征 | 第15-17页 |
2.1.2 网络化研发组织的类型 | 第17-18页 |
2.1.3 网络化研发组织的成员构成 | 第18-19页 |
2.2 企业组织结构的概念及类型 | 第19-22页 |
2.2.1 企业组织结构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2 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 | 第20-22页 |
2.3 界面管理 | 第22-25页 |
2.3.1 界面及界面管理含义 | 第22-23页 |
2.3.2 界面管理的类型 | 第23-25页 |
第3章 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的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 第25-30页 |
3.1 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的组织结构现状 | 第25-27页 |
3.1.1 直线制 | 第25页 |
3.1.2 直线职能制 | 第25-26页 |
3.1.3 事业部制 | 第26-27页 |
3.1.4 矩阵制 | 第27页 |
3.2 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7-30页 |
第4章 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内部组织结构界面识别及管理机理 | 第30-35页 |
4.1 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内部组织结构界面识别 | 第30-31页 |
4.2 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内部组织结构界面障碍及成因 | 第31-33页 |
4.2.1 组织结构僵化 | 第31页 |
4.2.2 信息粘滞 | 第31-32页 |
4.2.3 目标差异 | 第32页 |
4.2.4 文化冲突 | 第32-33页 |
4.3 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内部组织结构界面管理机理 | 第33-35页 |
第5章 基于界面管理的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内部组织结构创新设计及评价 | 第35-55页 |
5.1 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内部组织结构创新的原则 | 第35-36页 |
5.1.1 针对性 | 第35页 |
5.1.2 系统性 | 第35页 |
5.1.3 科学性 | 第35-36页 |
5.2 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备选形式及适用条件 | 第36-42页 |
5.2.1 基于网络化研发组织模式的组织结构创新 | 第36-40页 |
5.2.2 基于组织成员战略导向的组织结构创新 | 第40-42页 |
5.3 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内部组织结构创新评价 | 第42-55页 |
5.3.1 组织结构创新的评价体系 | 第42-45页 |
5.3.2 组织结构创新的评价模型 | 第45-46页 |
5.3.3 组织结构创新的评价结果 | 第46-55页 |
第6章 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的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5-59页 |
6.1 加强交流沟通 | 第55-56页 |
6.1.1 提高企业内部重视 | 第55页 |
6.1.2 寻求企业外部支持 | 第55-56页 |
6.2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 第56-58页 |
6.2.1 完善人员升迁制度 | 第56页 |
6.2.2 完善薪酬体系 | 第56-57页 |
6.2.3 引入岗位轮换制度 | 第57-58页 |
6.3 建立监督机制 | 第58-59页 |
6.3.1 制定明确的研发制度和规范 | 第58页 |
6.3.2 设立有效的诚信机制保障 | 第58-59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7.2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