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引言 | 第10页 |
二、研究的缘起和目的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反思 | 第11-13页 |
(一)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高中语文“专题阅读—写作生成”校本课程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一、该课程为一种校本课程 | 第13页 |
二、该课程为一种专题课外阅读课程 | 第13-14页 |
三、该课程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略读课程 | 第14-15页 |
四、该课程是一种嵌入式课程体系 | 第15页 |
五、该课程是一种教师指导生成写作的课程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 | 第17-20页 |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 第17-18页 |
(一)高中生阅读现状 | 第17页 |
(二)高中阅读课教学现状 | 第17-18页 |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 第18-20页 |
(一)高中生写作现状 | 第18页 |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高中语文“专题阅读—写作生成”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 第20-28页 |
一、高中语文“专题阅读—写作生成”校本课程的实施依据 | 第20-22页 |
(一)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 第20页 |
(二)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 第20-21页 |
(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21-22页 |
二、高中语文“专题阅读—写作生成”校本课程的实施原则 | 第22页 |
(一)以实际为本 | 第22页 |
(二)以学生为本 | 第22页 |
三、高中语文“专题阅读—写作生成”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 第22-27页 |
(一)课程文本的选取要有一定的标准 | 第22-23页 |
(二)课程计划安排要科学合理 | 第23-24页 |
(三)问题设计要有导向性 | 第24-25页 |
(四)课程方法指导要具体 | 第25页 |
(五)课程生成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 第25-26页 |
(六)课程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 第26-27页 |
四、高中语文“专题阅读—写作生成”校本课程操作流程 | 第27-28页 |
第四章高中语文“专题阅读—写作生成”校本课程案例 | 第28-41页 |
一、以情动人—生成情感体验或价值体认:文学类文本阅读 | 第28-32页 |
(一)文本选取 | 第28页 |
(二)预设目标 | 第28页 |
(三)问题设计 | 第28-29页 |
(四)生成写作 | 第29-32页 |
(五)教后反思 | 第32页 |
二、关注社会热点,生成理性思维:一般论述类文本 | 第32-37页 |
(一)文本选取 | 第32-33页 |
(二)预设目标 | 第33-34页 |
(三)问题设计 | 第34页 |
(四)生成写作 | 第34-36页 |
(五)教后反思 | 第36-37页 |
三、关注生活,立足应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第37-41页 |
(一)文本选取 | 第37-38页 |
(二)预设目标 | 第38页 |
(三)问题设计 | 第38页 |
(四)写作生成 | 第38-40页 |
(五)教后反思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